
处于金融海啸和甲型流感的阴影之下,刚于本周完满结束的香港书展规模并未受到影响;加上主办单位与旅行社合作,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台湾等地的旅客,估计入场人数突破了去年的83万人次。
热爱读书一直被认为是追求高尚文化的表现,香港书展更是体现其多元化文化特色的最好例子。不过,有评论却对今年的书展另有看法。香港《文汇报》指出,多间出版社在书展推出模特儿写真及举办签名会,有市民认为"写真不属于书籍,不赞成在书展出售,认为会令书展失色"。而且,每年于暑期举行的书展本来是为了青少年学生可使用长假期选购益智书籍,作娱乐或课余进修;模特儿写真集等物品在书展喧宾夺主,"将诱使更多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追求感官刺激,亦令书展弘扬高尚文化的基调变味。"
与香港书展同步举行的"基督教坊"的开幕仪式上,作为嘉宾的基督徒艺人廖启智、陈敏儿夫妇亦对相关情况表示关注,社会上存在不少道德性的争议,如书展靓模现象成为大众焦点所在。他们希望基督教坊成为书展中共同努力耕耘的土地,并借以守护下一代。
有份参展的基道出版社社长蔡桂球接受本报采访则指出,书展的确有很多不同的"多元"影响,例如"靓模"等次文化;但他认为"其实这些的存在都是可以的。"
"有的文化我们认同它反映了社会部份现象,但我觉得基督教亦需要做好自己的一份,不然我们变得只会发出反对声音,但自己又不能做好。相信我们要接纳他们,但自己的部份亦需要做得更好。"蔡社长说,"每年书展的人数不断增加,唯有看正当书的人需要鼓励。"
特别在当前金融海啸影响下,青年人就业比以前更加困难,不少人更沦落到"双失"(失学及失业)的境况中。因此,青年人更应该把握寻找知识的机会,通过自我增值增强自身竞争力。书展所展出的书籍必须是主题健康,而不是鼓吹色情歪风。
《文汇报》评论督促特区政府,"有责任加强把关和监管,不宜将写真集或类似做骚活动堂而皇之地摆入书展大厅,令书展文化品格沦落,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