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协进会 对特区政府的期望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 对特区政府的期望 2012 年6 月6 日

香港新一届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已结束,候任特首将组织新一届政府的领导层。际此关键时刻,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现发表对特区政府的期望,以尽公民社会一员的责任。

一. 发展民主政制

本会向来支持香港社会向具参与性的方向发展。以香港社会的成熟度为考虑,本会发展民主政制,于2017 年落实普选行政长官及不迟于2020 年普选全体立法会议员。行政长官选举的提名及参选资格需尽量宽松以鼓励参与。

立法会议员选举应取消功能组别,全体以普选方式产生。区议员选举亦应取消委任制,全体区议员均由直选产生,并下放更多权责予区议会,以培养及建立地区民主。

在新一届政府领导层的任命方面,需才德兼备,以达市民对主要官员在能力及操守上的要求,并需严格执行问责机制,使权责相符。在收集民意方面,咨询及法定组织应恪守用人唯才的原则,而法定机构的主席或行政总裁招聘程序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公信力。

二.建构公义社会

香港人均收入虽然与富裕国家可比,但贫富悬殊情况一直严重,基层市民尤其未能分享其劳动成果。本会期望特区政府致力缩窄贫富悬殊情况,在税收、房屋、社会福利、医疗、教育、劳工、退休保障等方面的施政,广泛咨询民意,凝聚共识, 厘定具民意支持的长期政策,并与业界各服务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妥善运用,市民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1. 税收实应为财富及资源再分配的过程,特区政府可考虑增加公司利得税及高收入者的薪俸税,并减轻中、下阶层课税的负担。 2. 在房屋方面,应增建更多公屋单位及复建居屋,以满足中、下层市民的居住需要。 3. 在社会福利方面,首要是藉广泛讨论以建构特区的福利政策目标,制成长远福利规划。其次是优化现时的整笔过拨款制度。其三是积极物识及预留足够地方 供福利设施之用。 4. 在医疗方面,应制定更长远的政策以应付人口老化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拨资源以加强公营医疗系统与服务,发展及推行防治性的基层医疗系统。 5. 在教育方面,应以母语教育为基础,培育学生两文三语的能力。重视办学团体的贡献与尊重其办学理念,减少行政上的干预,创造多元人才培育的理想。政 府在支持不同类型学校时,亦应以公平发展为原则,使学生──特别是少数族裔学生──不致因经济因素未能获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政府亦需增拨资 源,推动小班教学,使教学质素可进一步提升。 6. 在劳工权益方面,最低工资应经常检讨并随著社会经济情况加以调整,使劳工阶层可享受经济繁荣的成果。政府更应为最高工时立法,使劳工阶层不至过量的工作,削弱其家庭及社会参与。 7. 在退休保障方面,因香港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出现,强积金实不足以应付退休人士的需要,自雇人士更无任何保障。政府应建立可持续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使年青时贡献社会者能老有所依,不至被社会遗弃。

此外,政府推行政策时必须达至公平公义原则,对所有市民及不同界别一视同仁,不会向商界,尤其是地产商倾斜,使香港成为真正公义的社会。

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香港在空气质素、废物处理、自然生态保育方面,与世界不少大城市相比,实在远远落后。本会期望政府制定符合现行国际标准及全面的环保政策,减少环境污染, 推动源头减废,倡导能源效益及节约能源,促进再生能源发展,制订达至世卫终期标准的空气质素指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在城市发展中重视自然生态的保育, 保障丰富多元的自然生态及保存乡郊的生活形态与方式。

四.保障人权、自由、多元,建立共融的社会

香港为一开放型社会,此乃香港成功的重要因素,期望政府施政能保障人权、维护宗教信仰、言论、表达、集会及新闻自由,接纳新移民,人道支援滞港难民及寻求庇护人士,保障外籍佣工,尊重少数族裔,使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与国际接轨,成为真正的国际大都会。

近年来由于自由行及自驾游等政策,引起香港人与内地同胞矛盾激化,政府必须实事求是地厘定人口、医疗及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政策,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使香港有长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建立仁爱、公义、和平及非排他性的共融社会。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分子,富裕的香港应视全球人类为一体,有责任为贫穷国家施予援手,透过紧急援助、协助经贸发展及公平贸然,使这些国家得以脱离困境。此外, 香港应响应联合国的指标,把每年的国民收入总值的0.7%拨作协助贫穷国家发展之用。

最后,本会为本港主要的基督教联合组织,一向本著基督宗教精神关心社会民生事务,本会作为基督教的主要代表,认为特首及特区政府宜与本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以促进双方的了解,一起建设香港的未来。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