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播放当年学生运动及六四事件的录像片段后,全体默哀悼念死难同胞。又有青年信徒用话剧的形式,表达比起国家经济繁荣、外面的昌盛,更希望看到人的心灵能得到自由、人们都能自由地纪念死难者的讯息。
年届八旬的李清词牧师虽年事已高,仍坚持每年出席祈祷会。她提及当年学生的绝食宣言:"死亡决不是我们的追求。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死或一些人的死,能够使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能够使祖国繁荣昌盛,我们就没有权利去偷生。"如此的爱国品格令人震憾,认为反照今天香港满街被父母宠坏的学生,希望他们亦能有如此的品格情操。
她表示虽然面前仍是未分清黑白,但在灰色之中仍坚持信靠主,并对下一代怀著希望,盼中国能打开自由之路。
蔡元云医生喜见年青人参与纪念的活动。他以学民思潮的青年人为例,欣赏他们有思考力,向不公义的事所作的控诉掷地有声。但他认为发声要有充份研究,并要有行动,言行一致,否则只能说是发出"噪音"而不是值得聆声的"声音"。
与会人数约60人,明显较往年为少。参加人数寥寥反映教会堂会关注度甚低,信徒反应亦不大。发起人之一的蔡元云医生呼吁牧者、老师及家长鼓励年青人关心历史,积极参与联署等纪念活动,在场又派发光碟供了解事件。
基督徒爱国民主运动将于6月4日当天在《明报》刊登联署祷文(全文按此:"六四"24周年纪念祷文:祈求悠悠中国梦),盼望以祷告表达基督徒对六四事件的心声,唤起更多人对历史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