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眾教會舉行活動 默想主十架及復活意義 編輯室 2010年4月3日星期六 下午10:51 本周是受難周,香港眾教會與世界各地基督徒一同重溫耶穌基督捨身十架的歷史事蹟,讓信徒經歷屬靈的更新。 不少教會舉行受難節的崇拜及禱告紀念會,亦有一些教會用各種不同方式幫助信徒感受耶穌基督的經歷。沙田浸信會在受難日當天在沙田區街頭以音樂劇的形式上演耶穌行苦路的場面,由沙田大會堂開始行至沙田浸信會,沿路信眾唱詩歌及禱告伴隨。基督教善樂堂更加插了時事幫助默想,以「愛國苦路十四站」為題將劉曉波入獄的事代入耶穌的苦路加以對照默想。 受難周默想 《聖經》紀載了耶穌基督受難前在長大麻瘋的西門家與復活的拉撒路、馬大和她的妹子馬利亞一同坐席,在那裡馬利亞將香膏倒在耶穌的腳上,表現出對基督愛的完全的回應,同時暴露了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貪愛錢財的罪性。 受難前一周,耶穌騎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群眾夾道向他投以棕櫚枝表示歡迎。聖經記載了他進聖殿趕出了在殿裡作買賣的,並以許多比喻教訓了門徒,亦預言了自己將會被殺。周四晚耶穌與門徒一同吃了最後的晚餐,並對門徒作了最後的囑咐及禱告,就帶著門徒進入客西馬尼園,作了血和汗的禱告。 當夜,出賣耶穌的猶大帶著兵丁出現,將耶穌捉拿帶到大祭司那裡。在經歷徹夜的審問後,早晨耶穌再被帶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那裡,並在大祭司及眾人的強烈要求下,在彼拉多手下定了死罪,同日被施以釘上十字架的極刑。 在福音書的記載裡可以看出,耶穌基督在被釘十字架前早已預知自己將要接受苦難。道成肉身的基督雖然是神,但亦有人性,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裡表現出極度的孤單、憂傷與恐懼,但對神愛的旨意的絕對順從,以及確信苦難後的復活下,以愛和順從克服了死亡的恐懼。他完全甘心樂意為人類忍受不公義的審判,飽受人類的凌辱及痛苦,最終以十字架解開了人類罪惡的枷鎖,書寫了得勝的歷史。 走向復活 耶穌斷氣後,被安葬於墳墓裡。《聖經》記載在安息日當天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派兵丁把守墳墓。但在周日清晨天快亮的時候,抺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位馬利亞到耶穌的墳墓去的時候,發現安放耶穌屍身的墳墓的大石頭已被打開,並見到天使報訊說主耶穌已經復活。對信徒來說,十字架與復活具極重要的意義,它意味著信徒與主同死同復活,並因著耶穌基督得著新的生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