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臨萬邦」——與我何關?

馮浩鎏醫生:學習馬利亞、約亞拿以及蘇撒拿

「恩臨萬邦」——與我何關?
第二十屆恩臨萬邦運動培靈奮興會上週五六晚於宣道會北角堂圓滿舉行。
「恩臨萬邦」——與我何關?
馮醫生呼召時候多名參加者從座位中起來表示願意參與宣教。(圖:基督新報)
第二十屆恩臨萬邦運動培靈奮興會上週五六晚於宣道會北角堂圓滿舉行。為紀念馬禮遜來華宣教200週年,並香港恩臨萬邦運動20週年,大會主題定為「跨越200 20」。聚會邀得海外基督使團國家總主任馮浩鎏醫生講道。第一晚他鼓勵衆人思想要跨越什麽;第二晚他引衆人思考「恩臨萬邦」與我有什麽關係。

神會使用怎樣的人?

過去200年的宣教歷史,神使用了無數在人看來不可能的、受傷的、軟弱的人。馮醫生舉例中國内地會建立初期,在非常缺乏宣教士的情況下卻三次拒絕了一個申請人。因爲他一條腿瘸了,不適合在中國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宣教。但他還是申請並要求見戴德生牧師。戴牧師與他見面之後,還是建議他不應該去。但他一句話感動了戴牧師:「兩條腿的人不肯去,今日我只有一條腿,但是我願意去。」結果他成爲溫州的宣教士。

馮醫生再舉最近OMF的例子,一個坐輪椅的人申請入OMF,他的負擔是向日本殘障人士傳福音。結果他投身宣教感動了他的朋友來全時間照顧他,與他一同走上宣教路。

那麽怎麽樣的人會被神使用?馮醫生以路加福音8章1至三節所提及的三個婦女,抹大拉的馬利亞,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為例子,説明需要具備的三種心田。

學習馬利亞、約亞拿以及蘇撒拿

聖經記載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她記住得到的恩典,把恩典傳揚,馬利亞有一顆感謝的心。馮浩鎏醫生見證自己過去18年的宣教生涯他從來沒有後悔過,並且一直都很有動力,自感是因爲一顆感恩的心。他認爲「最有資格參與差傳的人是存感恩的人」。

約亞拿為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非富則貴,生活在安逸中,但是她願意放棄穩定的生活跟從耶穌,投身服侍,進入不穩定的生活中,她有願意的心。

蘇撒拿這個名字只在聖經中唯一此處記載了,馮醫生說經過反省之後,認爲蘇撒拿是一個低調而默默侍奉的人,她有的是謙卑的心。馮醫生說,在思想蘇撒拿的時候,想起OMF第二位總主任當年劍橋七傑之一的何斯德牧師。他在中國35年服侍,因他性格内向,少公開講話,所以不被很多人記得。在他去世之後,衆人回憶他的生平,都有相同的觀察,就是他一生致力叫人不要記住他,只要記住主耶穌。

手扶著犁向後看的 不配進神的國

我們對「恩臨萬邦」有什麽參與?馮醫生反問說,答案就是盡心竭力把人帶到耶穌基督面前。他以耶穌的話「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對衆人呼召說,耶穌呼召我們跟隨他,我們只要存願意、謙卑和感恩的心,把生命交給神。

恩臨萬邦運動培靈奮興會首日約20人回應願意投身宣教工作,第二晚約30人回應呼召決志投身宣教,包括在前線跨文化宣教以及作後方支援宣教事工。

馮浩鎏醫生在1977年信主,於1989年與妻加入OMF,以醫療工作接觸關懷南亞穆斯林群體。1996年,馮醫生回港出任使團香港區執行主任。2001年,出任使團國際動員事工主任。05年任第十任國際總主任,是OMF第一位出任該職的華人基督徒。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