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丙杰牧师谈香港教会合一运动成效与现状

胡丙杰牧师谈香港教会合一运动成效与现状
去年刚卸任协进会合一与教会关系委员会主席一职的胡丙杰牧师分享了香港教会的合一运的现况。(图:基督日报)
每年一月至三月,普世教会协会会推动一连串的合一运动活动。香港亦有教会响应。廿多年来一直关注并投入合一运动,并去年刚卸任协进会合一与教会关系委员会主席一职的胡丙杰牧师接受本报邀请,分享了他对香港教会的合一运的现况,以及他对香港合一运动的进程的看法。

胡:教会合一运动是一条很长的路,但我觉得我们需要向这目标去作。耶稣曾为门徒的合一祷告,亦为了圈外的羊祈祷,因此这个合一是需要一直推动的。当然要达成不能只是理论或口头上,而要在行动上,正如今年合一祈祷周的经文"你们都是这些事的见证人",我们要成为耶稣基督复活的见证人。那我们怎样见证主呢﹖要在主里面更多合一和联系,更多关心,更多支持,更多沟通,已是见证主面前合而为一的工作。

记:胡牧师你参与合一运动多少年呢﹖如何见证合一运动的成效和变化﹖

胡:我参与很长时间了,算来有十多廿年了。我所处的中华基督教会本身在90年代是由十多个不同宗派组合而成,本身就是一个合一的教会。后来我参与了香港参与基督教协进会的工作,至今廿三十年了。

合一运动在香港的话,由于大家都很忙,所以不能作很多。我们主要在合一祈祷周的时间,亦有给教牧同工及信徒的合一聚会。近年多了人参加,予以关注。透过合一祈祷周的时间看到或许有所改变。

另一方面我们不断推动教会合一运动,大家彼此沟通,在教会的合作上大家的参与多了。在社会上对社会问题和宗教的问题上参与增加,普罗大众所关注的藉著教会的合一得以合作、推动、关心和支持。这几年合一崇拜都有奉献,收集的奉献都用以支持弱势群团。,如今年所捐献的都送给融乐会,以前曾用以支持聋哑学校发展等,透过这个服侍的行动,让教会多关心弱势社群和少数群体。而合一运动加强了更多人一起去作、一起推动参与,我觉得这是美好的现象。

记:有没有见到合一运动果效的"大跃进"呢﹖有些大宗派很少见到他们参与,在这方面合一运动的努力有多少呢﹖

胡:我们发觉那方面的宗派较难去作,但当我们发出宣传,以广告呼吁大家参加聚会,发觉除了协进会的会员参与外,亦有其他宗派的教会个别人士参与。一些牧师传道人个别参与——独立教会、宣道会、浸信会和其他的都有,我觉得这是好的反应。

记:但在教会和机构层面上作深入交流,或中彼此间不同见解的调和上有什么大力的推动呢﹖

胡:我们暂时未有。主要是因为我们强调到即使是协进会本身的会员成员之间亦要加强沟通认识,如中华基督教会、圣公会、信义会。除了我们教牧同工互相认识之外,一般信徒的交通亦很少。所以过去数年我们组织了一些探访团,安排有兴趣的信徒认识其他宗派的教会,认识他们所作的,以及认识他们的崇拜和运作,互相关心。在这方面我们做得多一点,但仍不很够,仍需要很长时间去作,所以加强联系以外的并非我们的主要,反而希望这几年我们的内部成员在沟通方面能够多加强。可能不少信徒只对圣公会、循道卫理会等教会的认识只限于名字,却从未踏足过,所我们组织一些参观活动,甚至有次祷告会我们请不同教会的成员自我介绍一下,认识教会的会员、工作、组织等,加强大家的认识。

记:不同宗派对合一运动的见解不一,并在部份信仰内容的理解亦有差异。有没有一步一步促进合一的议程呢﹖

胡:这方面我们亦正在思考中。当我们向教会提及合一运动时,有些个别较保守的教会或个别人士认为我们的合一运动中同时有天主教和东正教,有的人认为很难认同。在我们推广时这的确是一个障碍。但我们不能撇下他们,而是希望有更多机会与他们接触认识时,让他们对合一运动有更多认识。

在主里面我们是合一的,我们信的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只是在教会传统和组织、教会的重点上有所不同,所以在主面前我们的合一应是"和而不同"的,而且在我们中华基督教会的理念里对合一有几个注意的:我们要注重大体、我们要互相接纳、我们要彼此包容。我们又强调"合一非一伦",合一非划一,我们中华基督教会有不同的背景,有的是长老宗背景、有的是公理宗背景、有的是浸理背景,有的是循道卫理背景、圣公会背景。我们亦觉得可以沿用教会旧时的传统。

明白"合一非一伦"很重要,有的人比较难接受与人的接触和沟通,因为们抱著"合一"等同于"划一"的观念,而划一又要以某教会或个人为标准。这个对我们推动合一运动时有点困难。有的人并不与"那一类"的人接触,例如天主教会,不过对我们来说要接受一间教会并不代表要接受他所有的立场或教义,因为大家只是在信仰的表达或崇拜的礼仪上有所不同,应该不能构成很大的障碍,阻碍我们之间的交通。

世界的情况也是,现有普世教会协会推动普世合一运动,有又人另外推动合一的组织;甚至在同一宗派里亦有分裂,普世圣公会、天主教在按立主教的问题和同性婚姻的问题上也受影响而造成分裂。不单在合一运动上,在其他很多不同的课题上宗派内部也产生分化,甚至扩大到其他地方。加拿大和美国的教会就因为同性婚姻的问题以致他们分开为不同的教会。

香港暂时未见到这个现象,但也有可能在将来会来到香港,到时候教会可能要面对这个问题,并会带来争拗或讨论。这些问题会引起教会的纷争,这亦是我们所担心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担心而停止不作,而是希望更多沟通、对话和认识。有时我们对其他教会和机构的认识只停留在印象上,根本不认识他们,但我觉得我们应更多接触和理解。

记:似乎在神学思想的交流方面,未能见到有开心见诚、坐在一起讨论的场面。

胡:以前较多,特别是在香港回归问题闹得热哄哄时更多坐在一起。因为那问题很"埋身",大家都很担心那会影响教会运作组织。所以一班基督徒或教会走在一起,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后又发表了信念书,协进会亦组织大家发表了对97后香港教会对未来的方向、与国内的关系的,并且希望真的"五十年不变",集合很多不同教会宗派的人一起讨论,一起建议立场书,因为跟自己有很切身的关系而有这样明显的做法。(是不是所有的宗派的教会都参与了﹖)差不多都参与了。那时不是用协进会的名义,而是香港一班教牧同工发起,我们个人以基督徒的立场表达。后来到大局已定,大家又回到各自工作上。有时基督教里会有大型的布道,在布道福音上较多看到合作,为了福音大家愿意走在一起。

记:但有没有将较难解决的议题搬上谈论桌呢﹖

这就较少了,因为香港到现在为止仍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组织。有时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亦会搞一些布道会,但其实只涉及300个会员堂,但香港粗略估计有1200多不同的礼拜堂。而协进会有22个会员,其中有六个宗派性教会,但每个宗派可能有几十间礼拜堂,但又未必所有的堂会都支持,这是不容易的。

今年一月份,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的六个会员教会,圣公会、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崇真会及救世军及其他机构一起响应了进行普教协的"合一祈祷周"。而上周六,协会进会再应普世教会协会之邀,与世界各地教会一同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公祷日崇拜。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