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会一]李健长老:美好的人际关系 心态最重要](/media/cache/img/0/63/6392sw_823w_486h_1x_1y.jpg)
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是千年以来所有基督徒的主张及口号,他表示将与大家一起思想如何活出来。
培养人际关系——始于家庭
他甫开首即指出美好的人际关系人人都喜欢,不好的人际关系让人跟别人难沟通,但有美好的人际关系让人事事通达。但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天生的——英俊潇洒、学问能力都跟人际关系并没有绝对关系:"谁喜欢功课好的人﹖只有父母喜欢他。没有人喜欢能力强的人,别人都给他比下去。"人际关系亦与是否能言善道没关系,察言观色的人亦可能里外不一,影响人际关系。甚至基督徒亦可能令人讨厌。一个办公室职员、老板、同事都是基督徒,可能都希望对方体谅自己,影响办公室的关系。
他说不少人希望一觉醒来人际关系都忽然变好:"主啊,求你的恩典,让我跟周围的人的关系变好——这是做梦!"人际关系是每天建立的,并且是在家庭中开始、在子女、配偶关系中学出来。学习:"人常常将人际关系定位在职场或社会关系上,因此人在年青年时期不重人际关系,父母亦不重孩子的人际关系。……但不要忘记,培养人际关系在家庭里,家庭是我们第一个人际关系的场所。"
李长老说,她有一个妹妹很漂亮,但她自己心里却觉得自己很丑,原来母亲从小就说她不漂亮。即使同学说她漂亮,她也无法相信。
他与太太结婚廿多年,一天太太说了认为他要改进的话,令他感受伤害。他生气地问:「为什么妳不早点告诉我﹖」太太则不慌不忙回答:「有的话连夫妻也不能随便说。如果我早些告诉你你也不相信。我等了廿年才告诉你你也生气,何况廿年前呢﹖
不单小家庭、大家庭也如是。一位姊妺分享如何做一个好婆婆:要将媳妇当作女儿看待,若不愿意,就将她当为朋友;若对方仍不愿意,就将她当客人看待:无论对方愿意不愿意,都为她倒茶,如此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做婆婆该怎样做呢﹖第一天要将她当客人,有一天她说不要倒茶了,慢慢就变成朋友,再慢慢就变成女儿了。如果突然当作女儿,她连朋友、客人都当不成了。
保罗与教会信徒的关系——带著仆人的心
李长老从此经文带大家看保罗的人际关系。"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这是保罗写给腓立比教会第一句话,通过问安,充份地表达了他对教会的心态。他对腓立比教会,看自己与信徒的关系是"仆人与圣徒"的心态。他说:"我们所以与别人有美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从内心的深处看自己是基督和别人的仆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保罗说自己是基督耶稣的仆人,而看别人是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因此他看与别人的关系就是"仆人与圣徒"的关系,站在服侍、帮助及激励他们的角色。保罗在全卷腓立比书4章104节都贯穿这样的关系,自然地写出,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了基督的缘故,愿意做人的仆人。事实上保罗是他们的牧者,今天来看就是他们的牧师;保罗给他们讲道,今天来看就是他们的讲员;保罗是传福音给他们的人,今天来看就是我传福音给你,但全卷腓立比书保罗非常客气、非常爱他们。"
很多人说保罗非常理智,但李健长老更看到他不单有理智,更非常热情和感性:"一个人理直他就气壮,但保罗理很真,很少气很壮,他充满爱在里面。"
保罗对自己很清楚,视自己是基督耶稣和众圣徒的仆人,并不以自己为他们的牧者自居。"一个人有美好的人际的关系,他跟别人交往时不会让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不会说我比你多,我可以教导你、指导你;保罗和别人交往时以仆人的身份和心态自居。"
今天我们传福音时抱什么心态呢﹖很多人的心态是:我有这信仰,我知道得比你多,我比你先知道,我来告诉你关于耶稣的事:我告诉你,你会下地狱的!我拜的是真神,你拜的是假神!他让大家查看自己有否这样的心态:"不是说我们不要传福音,但我们心态是怎样呢﹖是要告诉他吗﹖还是我们是要服侍他吗﹖耶稣说:因为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侍,乃是要服侍人。"
他又说:"今天我们传福音时我们觉得自己好伟大,我传福音给你让你上天堂,不用下地狱去。但你觉得别人会否感激你呢﹖"他分享一次李长老传福音给一个敬虔拜观音已三十年的人。但一天他发现自己拜错了,当所有基督徒的都会觉得他应该高兴和感激时,他却是非常难过,用中国的话说是:情何以堪。"基督徒会想:我们的神多伟大!你这个什么假神,拆了就好!打破时,你这些假神!但我们从来没有用一个仆人的心态。"
耶稣说:因为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下一句是: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但今天我们没有打算舍命作别人的赎价,我们只想把别人辩倒。所以传福音给别人时,我们要以服侍的心态里——就是要在爱里,才是仆人的心态。"
李长老每周两次带信徒出去传福音。一位姊妹拉牧师去探望一位信主后不肯聚会和受洗的男性,她一直催促李长老开口劝那弟兄去参加聚会,但李长老就是不开口。如是者闲聊一个多小时后,那弟兄说:"这长老信的上帝跟妳的有点不一样。"她追问:"为什么你信耶稣后不肯聚会和受洗呢﹖"他说:"我在你面前一定要说信耶稣,不然你每天都来我家传福音。但我并不信耶稣,你讲的耶稣我并不喜欢。如果耶稣是妳所说的那样——我宁可不信。"
人以基督为中心时,他就活出基督一样的生活了。"我们活出基督教的生活,教堂的生活、圣经理论的生活,我们并无以基督为中心。我们与别相处时,我们的知识不比他少,但我们和别人相处时我们怎么想呢﹖我们愿意以仆人的心态服侍他吗﹖我们以服侍心态和别人相处时,别人就会觉得我们和他人不一样:他有一个爱人的心,他愿意服侍别人。"
"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正确的心态产生的结果。一味想要好的人际关系时,你的动作会错、思想会错。我们不是单要一个与人际关系好的人,那是不信主的人追求的;我们应与保罗一样,认为自己是基督耶稣的仆人,是众人的仆人。所以有好的人际关系的结果是在乎我们的心态。"
实际做法:想念、感谢、祈求
想念
谈到实际的做法,李长老指出第一个是:想念。保罗对腓立比教会的态度,是想念他们,而想念就是"把别人放在心中"。"我每逢想念你们"、"因你们常在我心里"、"切切地想念你们众人"这些经文看到保罗想念他们,并把他们放在自己心里。他不是因缺乏说这话,而是出于爱、想念,并且因觉得自己是他们的仆人而想服侍他们。
这经文看到保罗的心情里充满爱、温暖和喜乐——"美好的人际关系里因为我们里面有爱、有热情,里面有别人。"保罗和他们有的关系不是突然的,是内在而不是外在的。李长老劝勉信徒把人放在自己心里的话,会发现跟人的关系越来越好。
保罗把人放在心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他们与保罗一起传福音,因而与保罗产生关系。李长老说,人多以主观及很自私狭窄的心态判断人:这人对我好,他就是好人,不管他客观是怎样的人。但保罗因他们热心传福音这个客观的情形而将他们放在心里。"我们为什么不容易把别人放在心里呢﹖因为我们并不客观。你客观看别人时就会发现他的优点和好多好处。……当你不喜欢一个人时,他什么对都成了错。但每个人都有客观好的地方。"
第二是因为保罗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记念他们的恩情。"别人对我们的好我们常不记得,但别人对我们的坏却永不忘。"有人说,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他对我的不好。李长老说,这时候我们要记得耶稣基督的宝血和十字架:"主啊,如果他得罪我。……求你的宝血涂抺我,涂抺我脑子的部份,让我忘记他对我的不好。"
想念带来感谢
我们如果跟别人有好的关系﹖第二是为别人向神献上感谢——不管别人对自己好或不好。"别人对自己好,为他向神献上感谢很容易,但别人对我不好时,为他向神献上感谢很不容易。但当为对我们不好的人向神献上感谢时——你已经以基督为你的中心了。"
"当我心态正确时,重点不是对人对我怎样,我突然之间不觉得对方奇怪了,他不让我生气了,他得罪我,我不记得了,因为宝血已涂抺了。"我们需要把想念的人带到感谢的里面,不管他对我好、对我不好,也要为他向神献上感谢。我们要求主恩待、求基督住在我心里,让我们能将别人放在心里,亦为别人向神献上感谢。
感谢带来祈求
9-11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靠著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 神。
保罗为他们满有知识的爱祷告,亦为他们分别是非,诚实无过,以及结满了仁义的果子祷告。他向别人的祷告同时是要求,并将祷告词写下来,同样地祷告,让人看到他如何祷告。
总结
他最后总结说:「一个人要有好的人际关系,要以基督为中心,要有做仆人的心态。一个人没有做仆人的心态,就无法好好服侍人;他以为他在服侍人,其实是在辖制人。只有以仆人的心态,只有成为基督、别人仆人的心态,他才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
实际的做法是:一,把人放在自己心中;二,为别人向神献上感谢;第三,把别人放在我们的祷告中。」
"有谁愿意有好的人际关系呢﹖愿神照你的愿望成就。"
(本报推出港九培灵研经大会专题,每日即时更新,与信徒一起回顾每堂讲道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