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阿里巴巴欺詐門:企業根基應是信仰和道德非金錢

「阿里巴巴對兩千大盜 」——阿里巴巴誠信門的事件將這一本是童話故事中的杜撰演變成了現實版。為了堅持誠信至上的原則,馬雲不惜「壯士斷腕」,以讓高管辭職的方式來表示對2000多名以中國金牌供應商身份進行欺詐的害群之馬的決絕態度。 馬雲「斷腕令」一出,引來各方強烈反應,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琢磨背後是否有更大的圖謀,還有人對中國企業整體的誠信危機表示擔憂。日前,<基督時報>網站邀請了在職場培訓、職場宣教方面有豐富經驗的曼德弟兄從聖經管理學、羊文化與狼文化等角度述說他對事件的看法。 曼德弟兄是「羊文化」的首倡人,他他曾在中國內地出版《天職》、《新職業觀》兩書,是內地最早提出「天職觀」的先行者。「天職觀」即以工作為敬拜上帝的方式,提倡把上帝的聖潔、慈愛、卓越都浸透在工作當中,要敬業、充滿愛心,將工作當做牧師的神職服事一般。同時,他對職場事奉深有負擔,曾在中國內地近百家教會、工商團契、企業演講過基督徒的「天職觀」和「羊文化」。 背景資料:2326名兩年來一直以中國金牌供應商身份活躍在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欺詐者,讓阿里巴巴陷入信任危機中,也令馬雲不得不以高管引咎辭職的方式自暴家醜。阿里巴巴的調查說,近100 名銷售人員及部分主管和銷售經理需要對其「故意或疏忽地容許騙子規避認證措施」及「在國際交易市場上有組織地建立進行詐騙的商戶店鋪負直接責任」。 據一位曾經的阿里巴巴銷售代表透露,進入阿里巴巴做銷售前期投入是很大的,工資的底薪很低,通常在800-1000元,簽不到單每個月都要自己倒貼錢。壓力與誘惑共存,加之管理漏洞,種種原因,使得銷售人員開始走歪門邪道去創造靚麗業績。走私單、拿黑錢成為可能,甚至出現馬雲自揭家醜所言的詐騙同謀——阿里巴巴100多名銷售人員為騙子公司制造便利條件,成為騙子公司的同謀。 2月21日,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子公司B2B赴香港上市三年零四個月之際,馬雲壯士斷腕,以高管引咎辭職的激烈方式處理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誠信危機。而這場危機此前並不為媒體和公眾知曉。盡管馬雲果斷地自爆家醜,並承諾賠償,但誠信重建將更加艱難。 鑒於阿里巴巴本身在國際市場的重要地位,它的欺詐醜聞也會對它的國際聲譽造成損害,有評論還認為這還會讓整個B2B行業在與國際買家作生意時,受到影響。 也有專家說:「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中國整個的社會誠信體系還很薄弱,僅僅通過審查諸如營業執照等紙面文件,無法確保一個企業的經營是否誠實可信,更何況假證件大肆泛濫,真假難辨。中國社會的誠信缺失,說到底就是缺乏透明、可查的誠信記錄。如果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做了壞事,誰都可以方便查到,相信他再也不能繼續做,或者根本就不敢做壞事了。」(注:該背景資料選摘自《南方周末》等各大媒體的報導) 1.問: 曼德弟兄,最近所曝出的「阿里巴巴供應商涉嫌欺詐,CEO和COO都引咎辭職,董事會主席馬雲不甘曝家醜以維護企業誠信」一事,不知道您是否有所關注? 答:是的,這在中國企業誠信史上是里程碑的事件。海內外媒體很關注,凡中國人都覺得是件大事,對基督徒來說,關注整個社會倫理道德的起伏,也是非常應該的。因為在神與人類之代表亞當所簽的「工作之約」中,就叫我們作個好管家,來治理管理全地,榮神益人。而社會道德的淪喪,作為管家的基督徒也是有責任的。 2.問:中國古語說「家醜不可外揚」,以往中國企業對於曝光的負面問題總是極力掩,所以這次阿里巴巴「自爆家醜」的行為讓很多人出乎意料。有人為馬雲堅持價值觀叫好,的確看的話,除了顧客之外,阿里巴巴本身也是受害者。不過也有人稱馬雲借危機來完成高層替換等更多的圖謀。您是怎麼看待和評價阿里巴巴這次的處理方式呢?您覺得對中國企業經營界來說,是好事呢,抑或是潛伏著更大的危機呢? 答:從商業倫理的角度看,馬雲先生的行動是可圈可點的。他寧可壯士斷臂、損失很多經濟利益,而維護誠信的價值觀。這個舉動很讓其他企業界人士學習。馬雲面對阿里巴巴的腐敗和黑暗,敢於承認;面對公司價值觀與經濟利益的矛盾,又正確取舍,把價值觀擺在第一位。這對崇拜金錢高於誠信、效益掩蓋環保等價值觀的中國企業界,的確相當震撼,給他們思索和提升,這的確是件好事。但馬雲背後的動機到底是否有陰謀,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看到目前的行為,確實值得稱道。 3.問:您是「羊文化「的首倡者,您曾經用「狼文化」與「羊文化」來對富士康跳樓門以及其他很多企業經營方式進行分析。您認為,這次阿里巴巴欺詐門的事件中是否也有「狼文化」作祟呢?如果您用「狼文化」和「羊文化」的角度,會怎麼看待這次阿里巴巴欺詐門這一事件的? 答:阿里巴巴欺詐門是典型的狼文化作祟。狼文化的本質就是為了自己的現實利益不擇手段、踐踏道德和良知、你死我活的叢林法則和社會達爾文主義。阿里巴巴以前的那些管理人員就是典型的狼,為業績和利潤罔顧法律、道德良知和他人利益。這種狼文化是彌漫在整個中國企業界的,對內殘酷剝削、對外坑蒙拐騙是其特徵。狼文化污染了整個市場倫理,現在該是糾正的時候了。 而企業羊文化的根基在於我們的信仰,我們的信仰告訴我們人不是動物,人本有上帝的形像和樣式。耶穌基督給我們做了好榜樣,他的聖潔、慈愛、犧牲、奉獻,是與狼文化恰恰相反的。羊文化企業也要盈利。但它們的盈利不靠不擇手段,而靠更好的、更為誠信、更多附加值的、更有愛心的、更能帶來良善的、更卓越的質量、技術和總體服務來贏得客戶、擴大市場。 4.問:這次的事件讓「企業誠信」再次成為萬眾關注的話題。的確,誠信很重要。您對於將聖經原則運用到企業管理中有很多研究,請問,您覺得,從聖經原則的角度來看的話,誠信在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怎樣的地位,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一個公司的掌舵者又該如何保守或者說踐行誠信呢? 答:誠信在企業價值觀中居於首位。因為不是財富、而是信仰和道德根基,才是企業存在的基礎。聖經馬太福音中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這些都說明任何事物,它存在的根本在信仰和道德根基上。真正做大做強的企業和企業家,也是把誠信等價值觀置於公司的最高位置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跨國公司競爭力》課題組在研究世界500強時發現:他們樹立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很少與商業利潤有關,而與做人的道德有關。如摩托羅拉:保守高尚的道德,對人永遠的尊重。玫林凱(Mary Kay):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IBM:尊重個人、提供最佳客戶服務、全方位追求卓越等等。 5. 問:阿里巴巴非常強調誠信,這當然是值得讚揚的。不過,觀察也可以發現,其實阿里巴巴維持誠信更多是借著夢想式的口號以及懲罰措施等。但之所以出現欺詐現象,其實與阿里巴巴員工面對的巨大的工作壓力有關。之後,如果阿里巴巴再借著更為嚴厲的方式去懲治欺詐,也就是說「亂世用重典」的方式,是否其實反而也是惡性循環呢?換個角度想,是否您覺得如果阿里巴巴給予員工更多福利和關懷,更多體會他們的需要,其實會更有幫助呢?或者您還有其他一些更好的具體建議嗎? 答:我剛才說了,狼文化的特徵就是對內殘酷剝削、高壓強制;對外不擇手段、坑蒙拐騙。以前的阿里巴巴這兩個問題都有。而要實現從狼到羊的轉化,就要兩方面改進。對外,堅決杜絕坑蒙拐騙;對內,使員工的心靈和生命信仰發生更新,而不是單單靠強制高壓、懲罰性的律法主義來使員工服從,甚至榨取員工價值。企業文化真正的更新,要靠員工重樹信仰和道德。 正如箴言4:23:「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國內好的一些羊文化企業,把締造員工的人生觀及信仰、注重職業道德的踐履、注重職員的家庭和生命的和諧放在首位,使員工的福祉和企業的效益取得了很大進步。這裡有四個不計成本,可以推薦給那些欲更新自己企業的企業家和管理人員們:做人教育不計成本、愛心事情不計成本、信仰引導不計成本、社會關懷不計成本。 6. 問:阿里巴巴欺詐門事件出來以後,有基督教媒體呼籲說中國市場經濟需要基督信仰。畢竟,這並非只是阿里巴巴一個企業的事情,也是與整個中國的市場競爭大環境息息相關的。也有一些基督徒的經濟學家比如趙曉博士也表示,需要建立有教堂的市場經濟,需要用基督信仰來更新商業倫理。您是怎麼看待這些觀點的呢? 答:狼文化是中國企業發展缺失信仰與道德的產物,市場倫理、職業道德的缺乏,背後是信仰的缺失。由於人的罪性,若如果沒有終極的信仰體系,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無法無天的暴君和叢林中的野獸。沒有信仰,人為的道德是不堪一擊的。所以,福音的廣傳、信仰的重建,對當下社會非常必要。而基督信仰對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更新,會起到極大的作用。正如哥林多後書5:17-18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人的更新帶領家庭的更新、企業的更新乃至整個社會的更新。有教堂的經濟實際上就是有基督信仰為根基的經濟,這是目前中國市場經濟最為急需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