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堂奮興會(七) 費蘭度:履行愛心之道

晚堂奮興會(六) 費蘭度:得勝嫉妒
費蘭度博士繼續講複雜世界中如何能堅守徹底的愛心,而得勝嫉妒當然是必講的主題。
到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第七日,費蘭度博士講道主題是「傲慢──軟弱的標記」。

費蘭度博士在他的祖國斯里蘭卡擔任了三十五年的事工。現在,他雖然已經退休,但依然全心地事奉上主,把一生都奉獻給祂,真正活出主的愛心,以行動見證主耶穌的愛心。

以下是講道內容的重點:

費蘭度博士以今天的主題為基礎,帶出「愛是不自誇,不驕傲」的思想中心。他告訴我們,分享得勝見證與自誇是不同的,基督徒活在群體之中,當我們得勝的時候,便需要在群體中分享。

分享見證前提—顧及別人感受

他指出作為基督徒,大家都願意與兄弟姐妹們分享,要是我們不分享愛,我們是不完整的。同樣,分享會令我們快樂,亦令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愛。費博士舉出了一個例子:「如果你考試考得很好,你不會自己在房中自己歡喜,你會與你的父母和朋友分享。因為分享所有的快樂,是可喜可賀的。」他以羅馬書12:15的話語來警醒我們:「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即是要與快樂的人共享快樂,而不是妒忌他的快樂,當別人傷心的時候,也要體諒傷心的人處境,不要在他的傷口上。

費博士更指出,與人分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過要懂得什麼時候分享,或是與什麼人分享。有些人你能跟他說任何的事情,有些人只能說一部分,有些人卻不能說。如果你的分享是會令別人難受的話,就避免觸及他的痛處,因為這樣的分享會有反效果。所以,有好東西不分享,可能是自私的,但也要因情況而決定分享的內容,前提是不能令別人難受。

避免見證容易淪為自誇

費博士指出,自誇和分享是不同的事情。自誇是什麼意思?是希望自己比別人強:「當你這樣說出來的時候,別人會認為你是自卑的。」有時候,有些人分享見證時,就道是這樣的。

他又以哥林多前書13:4-8節告誡我們:「愛是恆久忍耐、 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什麼是自誇?就是當我們的在分享自己的事情時,是令別人認為含有被看低的成份的炫耀,結果別人聽上去內心難受。

費博士:「如果這個分享說出來會令別人不舒服的話,不如不要說了。」可能你會分享自己是如何克服這個處境,有時候,或者你真的可以幫到別人,但有時候,有些分享卻會成為別人眼中刺眼的光芒,這是我們分享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情,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不要只顧自己成功的「光環」:「亦有些時候,別人只是希望訴苦,但你卻不斷說你自己有多好。將心比己,換作是你,你的心不會更加難受嗎?」

費博士又說:「有些人是很利害的,比如能夠成功解決自己的問題。所以這些人從來都不會聽別人問題。」這樣,我們要明白,分享見證是希望別人亦可以感受到神給我們的恩賜帶來的歡欣,而不是向別人炫耀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們如何才能夠不自誇呢?費博士又說:「其實你真是不值得的,所以你不應該自誇。」所以我們只能做的事,就是分享見證時,這個見證只能是見證,不能淪為自誇,因為,自誇和分享見證是不一樣的。

海頓:將功勞都歸於神

費博士跟我們說了一個例子:有位很著名的音樂家,他就是海頓。他的音樂很多都是輕快而歡欣的。於是,有人問他:「為什麼你的音樂充滿喜樂呢?」海頓問答他說:「希望你不要介意,我所寫的歌之所以如此喜樂,是因為神一直存在我的心中。」所以要是我們充滿感激,我們的心一定也會充滿喜樂。

海頓年紀很大的時候,有人帶他去欣賞他自己創作的音樂劇。海頓曾經利用音樂來表達創世紀的最初幾章。在描述天地初開的時候的場面十分壯觀。當時,耶和華說:「要有光。」所以詩班便放出了光。看到這裡,大家都激動得站了起來,並看著海頓。海頓當時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只能靠別人用擔架床有他到音樂樂會場。海頓說:「不要把功勞都歸於我的身上。因為這些都不是我的功勞,全都是主給我的恩賜。」費博士以海頓的故事來告訴我們,我們的成功是源於神的身上,所以我們不能夠,選票應該自誇

記得一切源於基督

費博士又說了另一個故事。一個一百多年前的傳道人,他在上講臺傳道以前,在那裡的等候室中休息。在這個等候室中有個小牌子寫著:「你不能夠希望別人記住你是一個聰明的人,同時又記得基督的尊榮。」因為當主耶穌藉著我們行善的時候,我們也在享受這個尊榮。

這個也是我們感恩的事。費博士說:「因為我們心知肚明,一切也是源於基督,所以當我們做出來的時候,便要學會感恩。所以我們要顧及別人的感受,有時候當我們感受到:剛才好像有些自誇,這樣的話,我們便要祈禱,求神寬恕我們。」

人人也有犯錯時

費博士是就讀美國神學院的,在他上學的日子,早上就是青年的教師傳道,晚上就是傳道人傳道。當時,有很多人出來悔改,希望領受神的恩典。到了晚上,這個很著名的傳道人施展渾身解數來解說自己是神的使者。青年的教師他也在聽。因為這些營會,大家也是住在帳幕裡面。聽完道以後,他感覺到好像有人進入帳幕裡面,他感到有人在他的身旁跪下,並開始哭泣。原來這個人是剛才的傳道人。當這個傳道人靜靜地祈禱後便走了。這個青年的教師明白到人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只要我們能夠跟神說:「我又能力不及了。」神便會賜給我們力量。當我們犯錯的時候,仁慈的主也會寬恕我們。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費博士又說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埃及聖公會的幹事的。1976年有個很大的會議。這個幹事當時十分年輕,便成為了這個會議的代表。這個會議每日也有一個小時的分組,當中有同工分享他的見證。他有幾個兒女,作為老師的他,在這個東非大復興的時候他悔改了,然後他的兒女也跟隨基督徒父親成長並作見證。

最後這位同工成為了牧師,他分享成為牧師後,教會中有個姐妹便提醒他一些關於見證的事宜。因為他最初是一位十分高傲的人。上到飛機後,在袋中找到一張名片,便拿出來看看。原來她是肯雅的聖公會的會友,是教會主教們的主教。這位牧師當時完全不知道她。但最後他了解到原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他不會再高傲,自以為重要。因為經常聽那些人只會說自己做了什麼事,這真是十分沈悶的。

到底自誇、自大是如何分別的?自誇、自大就是把別人看低。「我的兒子一定不可以迎娶這個女子,因為我的兒子很優秀,她配不上。」其實不單單是富人有這樣的心態,有時候,窮人也會這樣的。

所以主耶穌把「偉大」重新定義,在祂降生時,並不是在一個富貴的家庭。在祂成長的時候,人們都議論:「這個人是從那裡來的呢?」當祂來到聖殿奉獻的時候,不是用最寶貴的羊脂羊膏作為奉獻,所以人們都把祂看低。過了幾個月,祂便去走難,並來到了一個細小的城市,當時的加利利人一聽到主耶穌是從拿撒勒來的,便看不起祂。因為在當時,拿撒勒是一個輕視的稱呼。所以,當祂教導別人的時候、當祂展開傳道的生活的時候、好多人都排擠祂,看不起祂。有時候,我們也會想:「我們會嫁這樣的人嗎?」但這是最偉大的人啊!地上所有的人都向祂俯首稱臣,稱祂為主。對祂來說偉大不是靠身分而決定的。

了解恩典

若是要明白當中的意思,便要從聖經裡明白:「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基督一人為眾人而死。然後接下來幾節的經文,是告訴我們從今以後看別人不要以身分和地位去看待別人。是否富有並不重要,保羅也說我們從前也是這樣看的基督的。舊的事情已經過去,新的事情要來了。費博士說:「你認識耶穌嗎?祂是我的兄弟,要是你不認識耶穌,我又怎能和你分享信心?」我們是如何信主的?也是用同樣的方式。我們最大的罪,是脫離上主而獨立。可能我們成長於基督教家庭,也有可能成長於娼妓之家,但最可怕的罪只有一樣,就是脫離主而自立,而這個罪,全個世界的人也在犯的。

神給予我們福音,給予我們救恩。耶穌以無價的珍珠來比喻這個救恩。人類最大的財寶就是神給了我們的救恩,而且人人平等。正因如此,基督徒是無法驕傲的。地上的財富多與少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最大的財富是恩典而不是我們的作為。驕傲是不好的事情,因為箴言告訴我們,如果你驕傲是危險的,所以要小心。

我們之所以成為尊貴的人是因為神。我們應該以這樣的態度以渡過餘生。我們要做靠神能力保守的人,而且要憑著信。人一驕傲,便是靠自己,所以我們失敗是自討苦吃的。如果我們認為是了不起的,我們隨時也會跌倒。

哥林多前書10:12告訴我們:「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有時候,你便發現有些戒毒成功的人,他們會看不起基督徒。當費博士看到有人這樣說話的人,便會認為他們最後必定失敗。因為有這樣態度的人,最後會重新吸毒,因為他們沒有主的安全感。如果你失去屬靈的能力,你會必定失敗。

什麼是論斷?不是對錯誤視而不見。馬太福音7:1:「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費博士說:「如果你愛一個人,看到他的錯誤時,你不會袖手旁觀,因為這些都是虛偽的,我們才是真實。」

對錯誤視而不見的心,是虛偽的。耶穌說很多時候,這些情況在教會裡屢見不鮮,有些人很喜歡指責別人的,所以神審判我們。正因是審判,所以真要很小心,發現自己驕傲時,要盡快歸向神,就像以下所做的,求神賜的們的心,就是恩典,讓我們有力量去服侍別人。

成為僕人

費博士認為21世紀教會最需要學習的是謙卑。今「天,有人批評我們很高傲,因為我們宣告耶穌基督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神,唯一的領袖,但我相信要是希望說服別人,最好的論據就是以行動證明基督的愛。」耶穌的時代,人們不歡迎祂。但今天,耶穌卻是舉世聞名的真主。我們的生活言行,是做一名僕人。恩典使我們有力量成為僕人,當我們知道自己被神抬舉了,便有力量回到地上。

在聖經中有描述過主耶穌是如何為門徒們洗腳。祂是個知道主是從那裡來,也要知道要從那裡去。所以約翰13章13節這樣描述的:「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既然主給我們作了榜樣,叫我們照著祂和我們所作的去作,知道這件事後,我們實行的話便有福了。我們要成為別人的像人,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得到神所賜予我們的福氣。

腓立比書2章5至11節說:「你們要以基督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這裡道明,神由這一個這麼尊貴的位份然很謙卑地為世人成為僕人,所以我們也要學習祂的偉大。

有些謙卑的人是很自私的,不理會別人,只顧自已的感受。突然間,有些事情發生了,這個人變得很生氣。大家才發現原來這些謙卑的人的真面目。我們一直以為他是很謙卑的,為什麼?因為他們之所以成為僕人,並不是以神的恩典去做。神每天與我們同行共難,所以沒有什麼事情是太卑賤,以致我們不去做神希望我們去做的事。因為恩典的能力,便我們有力量去服侍別人。

抬舉其他人

費博士再次說發人深省的話:「你知道嗎?經常講究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人,他們是十分辛苦的。有些很受人尊重的傳道者,他們有基督所賜予的身份,並給了他能力。當你有了這一個身分,你時常很希望讚賞別人。」保羅很多時候也在讚賞別人。今天,有很多有名的人,會邀請一些沒有名的人來為他們寫自傳,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但保羅就是聖經裡的書信。

羅馬書是精心的神學,最後一章是特別的,保羅向羅馬教會衆的26位成員指名問候,也向其它人問安。他勸勉他們要留意躲避那些造成分裂的人:「在善事上要聰明,在惡事上要愚拙。」最偉大的人是會推舉別人的人。保羅開始進入耶路撒冷教會的時候,教會的人都懼怕他,所以保羅不用自己分享見證,而是耶路撒冷的領袖分享了他的見證。抬舉其他的人,這就是真正偉大的標記

有次費博士在阿姆斯特丹傳道,其中有一位很著名的傳道人前來聽他講道。當時他十分緊張,不過他看不到這傳道人在會場之中。結束後,他發現原來傳道人在轉播室中透過電視來看他的演講。他對費博士說:「我很想聽到你的佈道,因為我不習慣在亞洲佈道。」原來他前來是為了向費博士學習的。這次的經歷,讓費博士明白專心為神做事的話,神定會看顧你。

結語

費博士在結尾的時侯說:「希望我們立心,以後一直建立別人,然後神定會抬舉你。我們要成為謙卑的人,不過在此以前,我們需要有力量祈禱,我們如何有這個力量呢?就是藉著主耶穌的恩典。」

最後,費博士帶領我們向神禱告,希望神能夠繼續賜給我們恩典,並為著神對我們的疼愛而禱告:「感謝主,感謝祢在我們的生命中賜下恩典,感謝祢把我們抬舉,感謝祢讓我們成為祢的兒女,感謝祢讓我們在祢的王國中成為王子和公主,給力量我們勝過艱難。奉主耶穌的恩典,我們讚美祢,阿門。」

晚堂奮興會(七) 費蘭度:履行愛心之道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