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教職員集會 郭文池牧師:基督教大學使命乃面對城市之惡

浸大教職員集會 郭文池牧師:基督教大學使命乃面對城市之惡
郭文池牧師以「面對世代的惡」為題勉勵浸大教職員。(圖:浸會大學校務處YouTube截圖)
香港浸會大學校務處於3月21日舉行教職員集會,特邀播道神學院榮休院長郭文池牧師以「面對世代的惡」為題進行訓勉。郭牧師開宗明義指出基督教大學的使命是面對城市的惡,並從先知約拿的事蹟中提出三個重要提醒。

郭牧師以約拿書1章1至2節為起點,深入剖析經文中反覆出現的關鍵字「惡」。他指出,希伯來原文中的「惡」字同時包含道德敗壞與災難雙重涵義。 他繼續指出,約拿身為以色列先知,卻被差遣至敵國尼尼微(今伊拉克境內),只因「他們的惡達到上帝面前」(拿1:2)。

任何時代都要面對城市的罪惡

郭牧師強調,上帝關懷人離開罪惡超越民族界限、跨越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各種各樣的惡,近的在內心、家庭、工作環境;大的在社會、國與國的戰爭。」

這也是約拿書的第一個提醒:「我們在任何時代都要面對城市的罪惡」,而基督徒的召命不應局限於教會範圍,而應擴及整個世界。郭牧師指出,基督教的信仰由始至終都是要上帝的子民面對世界,宣講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抗衡罪惡。

「我們很容易將工作當作我們的使命,以為這就是上帝要我們做的事,卻忘記了背後這份真正的意義。上帝呼召基督徒在大學、神學院、教會或社會,就是要挑戰罪惡,然而若沒有這種挑戰的動力,我們的信仰反而顯得軟弱無力。」 解決城市罪惡需從人的內心開始

郭牧師指出,人類行為上的惡源於心靈的惡,這才是根本問題,因為罪惡猶如污染水源,若只處理表面現象,永遠無法根治。郭牧師提醒,一所基督教大學或教會若陷入「以惡制惡」的陷阱,如權力鬥爭、言語傷害,反而成為社會問題的一部分。

「真正的轉化需從人的內心開始,惟有福音才能解決人心靈的惡,正如約拿走進尼尼微宣講福音,從君王到牲畜都禁食悔改。」因此約拿書的第二個提醒是:「基督徒應以屬靈的方法解決城市的罪惡」。

大學教育的使命應聚焦學生的生命

尼尼微發生戲劇性的轉變,從上到下都悔改,但弔詭的是,這令約拿心生不悅。上帝呼召祂的僕人解決城市的惡,最終卻發現還需要解決約拿內心的罪惡。郭牧師表示:「約拿成為神僕人的借鑑,處理城市的惡之時,更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落入罪惡之中。」同樣地,今日的大學教育的使命應當看重學生的生命,免於墮入罪惡之中,這勝過學業或事業的成就。因此香港教會要重新聚焦應有的使命——這是約拿書的第三個提醒。

成為改革社會的領袖

郭牧師盼望大學中的年輕教職員和學生以先賢為榜樣,成為上帝興起的社會改革領袖。他列出歷史上有許多值得借鏡的美好見證:19世紀的威廉·威伯福斯看見當時英國社會奴隸制度的不公,窮盡一生努力平反,最終在1833年促使英國正式廢除奴隸制度。19世紀的救世軍目睹社會對兒童的殘酷對待,以「服務貧窮者」為口號,改變了當時的社會面貌。上世紀60年代,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基於聖經教導,提倡和平與平等。德蘭修女走進印度,看見人性的惡及其造成的惡劣環境,透過服事最底層的人改變了整個社會面貌。

「今天我們都生活在充滿挑戰的時代,當上帝給我們不同的崗位,我們就要勇敢站起來,帶著上帝的話語,以真理、以善勝惡,對抗這城市的罪惡。」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