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命商道论坛每年一度举办,今年主题是"同行实践 • 看见信仰",由丰盛社企学会(FSES) 使命商道主办,协办机构包括HKCNP 教会关怀贫穷网络、城市转化学院、 福音证主协会、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 Christian Concern for the Homeless Association及Faith Driven Entrepreneurs HK City Network。
丰盛社企学会董事会主席陈惠玲(Leslie Chan)致欢迎词上介绍主题"同行实践 • 看见信仰"时说:"『看见』不但指用眼去看,还要用心去感受。当看见深层意义时会感动我们的心,动我们的脚,然后与我们想服侍的群体同行。"
她提到到黄岳永开始时看见一班独居长者的需要,因而与一班朋友研发及推广"平安钟"(当时叫"救命钟"),时至今天已有很多长者受惠。她又引哲学神学家烈维纳斯(Emmanuel Lévinas)所说,"当我们看见『他者』——我们的邻舍有需要的面容(vunlarable face),我们会被驱动想去帮助;又当我们愿意走出这一步去帮助他们时,在那一刻我们会看见神。"
丰盛社企学会董事谢思熹博士(Dr.CA Tse)致辞时提到福雷斯特(Duncan Forreste)著作《神学碎片—在不系统的神学中探索》中所说,社会需要和真正发生的是由一堆"神学碎片"——即未必有框架和理论的实践个案所组成的"不系统的神学"。他说:"他希望我们在创新中反思,离开宏大的叙事以聚焦一个个有意义的信仰实践个案。"因此"使命商道论坛"邀请6位实践者去分享他们的"有意义的信仰实践个案",盼望参加者在聆听和讨论中,亦能成为其中一块"神学碎片"共同创新实践蓝图。
今次论坛三个主题重点围绕基层及社区转化、教会新鲜形态及营商宣教的热题,吸引约60位对社区实践信仰的有心者到来参与。
主题一:基层及社区转化 教会关怀贫穷网络总干事马秀娟分享了"教关"的理念,透过建立网络将基督的身体不同个体的恩赐连结起来,共同在地上将天国临在在社区基层中。而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副总监罗瑞云则分享了协会的扶贫方向,除了长期建立关系将光透进黑暗的社区,更力求让无家者自己亦能恢复自我能力,发挥潜能成为光和盐的一份子。 (详细报导:【使命商道论坛】基层及社区转化——前线机构分享实战经验)
主题二:教会新鲜形态 城市转化学院创办人及院长陈敏斯教授介绍了英国教会20年前面对"离堂会"现象所衍生的新型植堂模式——"新鲜形态教会"(Fresh Expressions of Church, FXC),提出值得香港教会参照的案例。《教会。空间。转型》 + 《UNBOX 19》 作者王纬彬博士则解释了教会模式的转型,提出教会要打破将事工限制在堂会四面墙内的传统的思维,转型成为"差传教会"(Sending Church)以实践大使命。 (详细报导:【使命商道论坛】介绍FXC新兴植堂模式:为香港教会提供新思维)
主题三:营商宣教 来自Faith Driven Entrepreneurs HK City Network的Caleb Share 简介Faith Driven Entrepreneurs的异象和课程,他们旨在与创业者和投资者同行,帮助他们在商业中将信仰与职业生涯结合。其City Director Jimmy Pak引用自己经验及多个故今中外基督徒企业家作例以探讨如何藉著信仰和企业祝福社会。他解释参与营商宣教使命的企业家必要既重视经营,也同时热爱向人分享信仰,并强调这两颗心必须同时兼备。鼓励信徒在工作中真正发挥创造力和领导力,努力为社会和他人创造积极的影响。【使命商道论坛】使命营商之道:要喜欢传福音,亦要喜欢做生意!
会后设有自助午餐,由卓越盈峰行道会设的餐厅Top Life Cafe提供简单而美味的食物,现场众人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彼此结连,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