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群體擬換彩虹旗 稱不夠包容

跨性別群體擬換彩虹旗 稱不夠包容
舊金山卡斯特羅文化區懸掛的彩虹旗。(圖:視頻擷圖)
彩虹旗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旗幟,代表跨性別群體(LGBTQ+)標誌,40多年前誕生於舊金山,但社區人士認為需更換標誌顯示更具包容性,反對者則指是文化根除。

彩虹旗由男同性戀者、藝術家吉爾伯特·貝克 (Gilbert Baker) 1978年當選舊金山市議員翌年時設計,於1980年同性戀大遊行出現後成為LGBT平權運動的象徵。

貝克曾解釋每種顏色的意思:「粉紅色代表性、紅色代表生命、橙色代表治愈、黃色代表陽光、綠色代表自然、綠松石代表魔法、藍色代表寧靜、紫色代表精神,將這些元素視為每個人的元素。」他在那次採訪後 30 天去世。

然而,許多跨性別者並不認同彩虹旗。舊金山男變女跨性別者Jupiter Peraza指,在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率先發起同性戀解放運動的人是黑人和棕色變性人,幾年後他們很快被踢出同性戀解放運動,變成了是白人同性戀運動。

她續指,許多人說這面旗幟代表 LGBTQ+ ,被稱為「進步驕傲旗」(Progress Pride Flag),彩虹色仍然存在,但沒有了黑色和棕色,以及跨性別者不同顏色的代表。

舊金山卡斯特羅 LGBTQ 文化區跨性別人士稱,看到彩虹旗時也希望感到被接受,「現在可能是時候將彩虹旗換成進步驕傲旗了,即使是在市場和卡斯特羅街上也有紀念意義。」

不過,有反對者認為彩虹旗與進步驕傲旗不可混為一談,彩虹旗本身就是驕傲、愛和希望權利的象徵,因此反對換旗。並指:「這不是進步,這是文化根除。」

卡斯特羅 LGBTQ 文化區要求公眾參與更換彩虹旗之事,在臉書專頁進行社區調查諮詢公眾意見。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