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處境》出版 關瑞文教授:處境神學是每個信徒的「必修課」

龔立人、黃慧貞、關瑞文、黃彰輝、貝文斯撰寫供華人探索處境神學專書

《道在處境》出版 關瑞文教授:處境神學是每個信徒的「必修課」
關瑞文教授在香港書展分享《道在處境》一書的出版,以及處境神學對華人教會的意義。(圖:基督日報)
處境神學與我們的信仰有何關係?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為推動華人教會認識處境神學,特別推出《道在處境》一書,並在香港書展上舉辦分享會。

《道在處境:處境神學的基礎、模型與多元視野》前部分探討處境化神學及處境神學的模型,由前任台南神學院院長黃彰輝牧師、美國芝加哥天主教聯合神學院榮休教授貝文斯神父(Stephen Bevans)撰寫;後部分列舉三個具體的處境神學範例,包括拉丁美洲解放神學的根源、女性主義神學的發展歷程,以及後殖民神學的反思,由中大崇基神學院副院長關瑞文教授、客席副教授龔立人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客座教授黃慧貞博士撰寫。

關瑞文教授:每個信徒都需要認識處境神學

該書主編關瑞文教授介紹,他從2004年與出版社洽談、擬定大綱、規劃、撰文等,橫跨21年才面世。除了貝文斯神父一篇是譯文,其餘均由華人學者撰寫,饒有意義:「這不僅是一本神學院的教科書,更是面向所有信徒的讀物,因為每個信徒都需要認識處境神學。」

關教授指出所有「處境」都具有神學意義。他舉例,《舊約》時代以色列民族處於亡國處境,因而產生先知書以呼籲以色列民在國破家亡之際重新歸向上帝;《新約》書卷則是在教會受壓迫的處境中形成。因此基督教的所有神學反思都是在特定處境中產生的,目的是要處理當下處境的實際問題。

他又說:「我們的信仰不是一堆抽象的教義,而是不能與現實處境脫節的實際參與,要讓這個世界更加符合上帝的心意,建造祂所喜悅的世界。」

黃慧貞教授:女性主義抗衡文化極權

黃慧貞教授在書中撰寫的「女性主義神學一場打不完的仗:女性主義神學的發展和使命」部份特別論述女性主義議題。

女性主義關注性別在社會、經濟、文化層面的差異現象,如香港表面上給人男女平等的印象,但政府近年數據顯示,香港女性收入平均比男性低3600元,高層職位女性的薪資比同職級的男性低一成。除此以外,女性主義也關注社會存在性別定型,如「男主外女主內」、「男性理性、女性情緒化」等。

她分享指,女性主義從最初關注女性被忽視的經驗到全面審視性別多元面向;從反抗父權體制,到對抗各種文化與地域中的極權結構,可說其發展本身就是一種處境神學的實踐過程。她認為每個人都應當超越性別界限,反思神如何看待每一個獨特的個體:「只要認同人人平等、在神面前同蒙恩典的核心價值,不同立場的人都能成為同工夥伴。」

處境神學的實踐層面:教會由下推動服務社區

關瑞文教授會後接受本報訪問,就處境神學的實踐層面提出具體建議。他強調應從兩個方向著手:首先教會需要深入了解所處社區的實際需求,並思考如何進行服侍;其次,教會應當教育信徒認識到信仰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透過接觸不同處境來進行反思,並集結信徒的實際體會,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動教會服務社區,從而讓人們在生活中真實地認識上帝的樣式。 他舉例,針對當前教會和信徒關注的生態議題,有些教會選擇在新界租用農場,讓人能在上帝的創造中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美好,也有教會成立社會企業關懷社區中有精神病康復者。

他說:「透過這些具體的處境行動,能夠更有效地向人介紹『上帝其實是在地面不是在天空』。」

神學院跨學科訓練 應對急劇轉變的時代

被問及在急速變化的世界中,崇基神學院如何培養神學生應對多元化的處境時,關瑞文教授表示,學院所培養的是一群有神學學識及批判力的「識見僕人」:「聖經並不會教導我們如何分析2019年的香港社運,這需要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和神學的跨學科整合。崇基神學院將一些科目結合神學與批判理論,還有一些科目將心理學與教牧學結合,讓神學生擁有不同的跨學科視野,以便在畢業後能夠回應信徒在這個大時代下的需求。」

處境神學未來趨勢:反思新香港與教會的存在意義

至於處境神學未來的發展趨勢,關瑞文教授分析說:「今天香港教會已經與1970年代只關注內部事務的教會大不相同,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現在的教會更加關心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他認為未來的新趨勢將會更加關注在「新香港」的處境中教會如何自處並發揮其在地上的責任。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新趨勢是「教會如何重新定義信徒群體」。他指出目前香港自稱基督徒的人口約有17%至18%,但實際參與教會活動的僅佔5%,其餘信徒都在教會體制外以不同方式實踐信仰,例如有信徒開辦拳館、咖啡店等場所,與非信徒基於共同理念一起合作。

他補充,這些在教會體制外實踐信仰的基督徒靈性上並不亞於在教會裡的信徒。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對話交流,有自己獨特的服事方式和理想,只是選擇與傳統教會保持一定距離,這種現象值得教會深入反思。」

關教授提出:「教會需要面對這種新處境,重新思考教會的本質是什麼。教會難道只是一座建築物,或是三、四個人一起祈禱的場所嗎?我們要思考在這個新時代,上帝是否要給我們新的啟示?」

1 1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