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可以当杰青吗? 編輯室 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上午11:23 我的一生中有三个偶像,杨牧谷牧师、刘德华先生和昨天刚公布获选香港十大杰青的一位音乐博士――黄爱恩博士(Connie),她的钢琴造诣已达演奏级。在社会上,可能有很多人也懂弹奏钢琴和成为音乐博士,但她为何当选杰青?我为何会视她为偶像呢? 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是一次我获邀到商台参与阿苏的节目当嘉宾,阿苏跟我提起她,我觉得她的成长故事太不可思议了。直到三年前,第一次有机会与她同台合作,我终于明白为何阿苏那么夸奖她、为何在看到她分享成长故事时很难不掉眼泪。她的成长的确遇到很多难关,但很感恩遇到很多"天使"。 Connie从小便喜欢弹琴,因她儿时听到卡通片《小忌廉》和《叮当》(多啦A梦)的主题曲,便梦想有一天可以弹奏,但若说此是梦想,倒不如称之为"幻想"更贴切,因她当时只有三根健全的手指头,她的妈妈怀著她时患了德国痳疹,令她出生时手指和脚指已畸形,一生中不知做了多少次矫形手术。只有三根指头怎能实现弹琴的梦想?更遑论考获钢琴演奏级了。Connie凭借惊人的意志,再加上身边很多天使的扶助,使她有今天的成就。她的妈妈照顾她的那份坚忍和无私的奉献;她的医生花了很多心力为她做了多次的手术;而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肯收她为徒的钢琴教师。试想像一位想学钢琴却只有三根指头的女孩子来找你,你会教她吗?她可找很多合理的理由劝她放弃。Connie在寻觅钢琴老师时的确碰了很多钉,幸好最后也找到一位愿意教她钢琴的老师,那位老师不但愿意教她,还特意为她度身"订造"的一套指法来教导她。那位钢琴老师为了知道如何教导她,她会用橡皮圈把自己健全的手指缚起来,那样她就能身同感受,知道如何教导Connie指法。 这位老师的行径,实在值得我们作为老师的去反思,学校中有部分老师的确不懂尝试代入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他们。他们只懂看学生的表面或只要求学生做到他们心目中的要求,但要求的同时,我们又会愿意多了解他们的需要吗?当他们在堂上睡觉或不愿学习时,是老师的表达太沉闷、教导不切实际的东西以致他们不感兴趣呢?还是学生有难言之隐呢?Connie的老师愿意替她著想,把这个微乎其微能成就的事情成为奇迹。我们可以不要太快放弃或看轻我们的学生吗?他现在满口粗言、衣衫不整、经常迟到、无心向学,是否等于永远也不会浪子回头?2008年获选杰青的姜炳耀不也是当年"坏"事做尽的学生吗?他在去年当选杰出义工,关心社会的时间比他的正职还要多,有谁能预见他今天在社会上的贡献? 近年我在家长讲座的开场白也喜欢问家长:你们觉得你们孩子可以当杰青吗?请不要那么快摇头吧!你大可以今天报章上公布的杰青得奖名单与孩子分享,这也是一个展望呢!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