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與文:小人物 · 大事業

漫畫與文:小人物 · 大事業
我們已經做的,比起神能用我們去做的,還差得遠呢!
“我們只是一個小教會,沒有能力做差傳。”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信徒,不能為主做什麼大事。”

上述是基督徒常見的自我評價,聽起來挺合理,但這似是而非的觀念實際上卻使我們失去了許多經歷神作為的機會。事實上,我們能做的,或更準確地說,神所能用我們的程度,比我們如今已經做到的程度,遠遠要高得多。問題是,我們時常沒有信心去信靠前行。

耶穌升天以前和門徒的一段對話極值得深思。那時,門徒問耶穌:“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個時候嗎?”(徒一6)這個問句反映了門徒的幾種心態:(一)他們的視野是狹窄的,只關心以色列;(二)他們期待的內容是狹窄的,只希望以色列擺脫外邦統治;(三)他們對耶穌的期待是狹窄的,以為使以色列復興就是他的使命;(四)他們的時間觀念也是狹窄的,期望馬上能實現。這些心態在今世教會也很普遍,只期待看見神在自己的教會中的作為,或從個人的角度而言,只期待自己能夠經歷神的賜福,且盼望看見及時的果效。

耶穌在回答中指出,神的時間和空間觀念與我們有別:“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7~8節)有沒有想過,當時聽這番話的人是什麼人?他們不是有錢有勢的人,也不是社會的精英分子,反倒是“無學問的小民”(徒四13)。可以想像,耶穌那番話就好像對一個鄉下老婦說“你去參選總統”一樣荒唐。然而,結果你我都知道,福音藉著使徒們如同野火一樣“一發不可收拾”,直至今日,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聲稱自己是基督徒。這樣的能力,聖靈的工作至關重要,但受託者也得有冒險順服才行。

如果這樣的精神能表彰在大部分的教會和信徒身上,那可不得了!當然,我們仍然相信神的主權,他永恆計畫中所要達到的目標絕不會因為人的軟弱而有絲毫疏漏,但我們是否願意信靠前行,將決定我們是否可以經歷到神使用我們去達到該目標。

神吩咐教會去完成偉大的使命,他也給教會充足的資源去達成,但人的小信卻往往使許多資源白白荒廢了。以恩賜為例,《自然的教會增長》一書的作者施瓦茨(Christian A. Schwarz)曾向一千六百名積極參與教會的事務的基督徒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八成的受訪者無法說出他們的恩賜是什麼。我認為,對教會來說,這是最大的浪費。教會最大的浪費,不是花了很多錢卻沒看見果效,也不是耗費很多精力人數卻不增長,而是每個信徒都有聖靈的恩賜卻沒有發揮出來。

或許,我們缺乏的就是一種冒險精神,正如歷史上願意冒險順服的人都做到了超過他們自己、甚至別人認為他們可以做到的成果。神用聾子貝多芬成為偉大的音樂家,用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成為20世紀偉大的教育家,用殘缺的黃美廉成為博士級的藝術家,用全身癱瘓的杏林子成為社會的良心,用拙口笨舌的比爾•威爾森(Bill Wilson)去建立世界最大的主日學校……同樣的,神也可以用小教會、小信徒去改變世界!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