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善固執 責無旁貸 編輯室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下午12:08 原本今期應與大家討論名牌問題,但剛看到的新聞令人既心痛,又覺有反思此事的逼切性。剛過去的星期五發生了一宗悲劇,一位中二男生連請兩天病假後仍不願上學,知道母親不會再幫她請假,故找外祖母代為請假。誰知負責任的校方致電其母查證此事,母親得知兒子曠課後,立時回家求證。回家後兩人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母親大罵、兒子反鎖自己在房中,就這樣從寓所跳下輕生了。這的確是一宗悲劇,母親事後不斷自責:「早知唔逼他啦……」但是否「不逼」便能夠解決問題?這事件的確讓各位家長要好好反思究竟平日怎樣與孩子相處、怎麼與孩子溝通、怎麼教導孩子? 當看到這宗新聞,不禁回想教學生涯中,的確接聽了無數由媽媽或男女朋友假扮家長的請假電話。一大清早,身為父母的連叫孩子上學的能力都沒有,然後,子女軟硬兼施(哀求或發脾氣)要求父母代為請假,父母為求子女「息怒」、為求不讓孩子給校方「記過」,最終只好「就範」。請假當天收到的請假電話、翌日收到學生家長親筆簽名的請假信,各位家長,你知道其實這些都是「詐騙電話」和「詐騙文件」嗎?整件事豈不是「串謀行騙」嗎? 此悲劇反映現今孩子的抗逆力極低,受罵、不快、動輒便輕易了結自己的生命。「不逼」孩子決非解決問題的辦法,現今的家長就是太少「逼迫」孩子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太遷就孩子,難道讓孩子負自己的責任有錯嗎?裝病不回校上學是正確做法嗎?遲到多了受罰記過有問題嗎?託他人假冒家長致電回校請假值得鼓勵嗎?若為了不讓孩子有不快經歷、若為了嫌麻煩當孩子記過時不到校面見老師、若為了袒護孩子,當孩子失去僅有的抗逆力時,家長能獨善其身嗎? 各位家長,請由第一天孩子做錯事時,就不要縱容他們,而選擇與他們「串謀行騙」了,請大家不要那麼早就放棄做父母應當盡的責任,有多次我跟父母說某某學生真的病了嗎?他們多語帶不安的回應:「係。」但事實是常見學生請病假當天,卻見到他們在商場精神奕奕地購物,或在放學後興致勃勃地待在校門接同學。然後家長只無奈說「真係唔識教了」、「他根本唔聽我話」、「你可唔可以勸下他」…… 各位家長,悲劇如空穴來風,究其因由,你們能脫身嗎?若孩子還小時便放棄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做錯事時又幫他們「補鑊」,甚至怕他們比下去而「協助」孩子完成功課,這不是串謀詐騙又是甚麼呢?看了這期專欄後,盼各家長先立定心志重塑父母的角色,做回恩威並施的父母,正確的便要堅持,不可輕易卻步,否則只會有更多的悲劇上演。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