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翻译走向新模式 更适切群体需要

香港威克里夫圣经翻译会在最近一期的《译经使者》中,分享了对圣经翻译事工的一点反思,提及群族圣经翻译的新模式。 文中提及到九十年代未一位译经员举家到坦桑尼亚西南部桑古人中开展新约翻译工作。三年半后失败而回,反思到以往的工作策略的失败处,是得不到当地教会领袖的认同及支持。后他们卷土重来,著手探访工场主要宗派领袖,了解他们的期望及需要,结果当地教牧给予了完全的支持,协助开展联合性的地区译经计划,并令之与当地教会的宣教策略及门训得以配合,令圣经翻译工作得以顺利推行,并惠泽当地教会。 《译经使者》表示,传统的译经工作的模式,是以制成圣经译本为目标、翻译过程为核心,以译经进度为进度,圣经翻译完成后,翻译员就功成身退;但另一种模式是以圣经的影响力为主导,以生命的持久转化为目标,以圣经对生命所带来的影响力为事工尺度,并从译经计划开始就步步指向个人和社群这个核心。此模式更需与本地社区和教会结成伙伴,以致在翻译工作结束后,圣经仍能在社群中发挥影响生命的力量。 文中又提出有素质的译计划,必须看清工场的环境和服侍的对象的需要及难处,以此衡量所作的工作的适切性,例如对一些多语言的少数群族而言,母语圣经未必能适切他们的社会环境及实际生活,甚至会变成"奢侈品"。 此外亦需重视本地人的参与,在平等互信的关系中让他们直接参与译经,增强他们投入感,令他们感到译经计划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事工。 最后《译经使者》强调,圣经翻译须谨记转化生命的大方向,与世界环境互动,在真理上持守,在细节上弹性处理。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