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躺平模式」發展出躺平主義
今年《牛津英語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選出3個關鍵字:元宇宙(Metaverse)、我支持(#IStandWith)、躺平模式(Goblin Mode),邀請網友投票,結果「躺平模式」(Goblin Mode)以31萬多票壓倒其他對手,獲選年度關鍵字。
躺平模式被定義為「一種毫無歉意地自我放縱、懶惰、邋遢或貪婪的行為,通常以一種拒絕社會規範或期望的方式」,它讓人聯想到在凌亂的房間裡四處閒逛、吃垃圾食品的畫面。
躺平模式(Goblin Mode)又叫做地精模式,從哥布林(Goblin)的單字拆出來,源自中世紀背景的遊戲世界出現的小矮人,綠色皮膚、尖耳朵,天生不聰明及性格卑鄙,在電影及網絡廣為人熟悉,逐漸被借來形容一些人的生活狀態。
據稱最早在2009年在Twitter出現,2022年流行起來,根據牛津大學的解釋,該詞指「毫無帶歉意地放縱、懶惰、享樂的行為,並表現出一種拒絕社會規範或期待的態度。」近乎香港人所說的「躺平」、「不想努力了」的意思。
聖經看躺平:主裡休息靈命給力
躺平主義近年在網絡成為潮語,發展成躺平一族、躺平哲學,年青人主張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子等,維持生存最低標準,成年人則認為躺平主義荼毒年輕一代思想,令人對生命產生消極。
聖經怎樣看躺平?傳道書第一章開始,傳道者就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日光之下勞碌有甚麼益處……。」傳道者好像叫人躺平,其實是慨嘆日光之下,人生、眼光和力量原來有所限制,人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甚至乎財富都短暫消逝,惟有與耶和華建立長久的關係,上帝的愛補足人們的內心世界,打破虛空的循環。
從正面看,躺平與詩篇46篇10節所說相近:「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休息並非等於無奈地接受一切人世間的際遇,反而是指在默觀安靜中心靈與上帝相遇,補充靈力讓人生可持續發展,並且尋回上帝給我們每一個人的使命。
三大詞典關鍵字:「煤氣燈效應」、「持續危機」、「全壘打」
此外,其餘三大詞典分別選出關鍵字,《韋伯字典》的年度關鍵字是「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該字意表一種心理操縱形式,一個人或一個團體隱秘地讓受害人逐漸開始懷疑自己,質疑自己的記憶力、感知力或判斷力,最後精神上被對方控制。
《柯林斯英語詞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的年度關鍵字是「持續危機」(permacrisis),該字被定義為「長時間不穩定和不安全」,反映世界受英國脫歐、新冠疫情、俄烏戰爭、能源短缺等動盪引發的危機。
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公布年度關鍵詞為「全壘打」(homer),原意是擊球員將對方來球擊出後,依次跑過一至三壘並安全返回本壘的進攻方式。今年5月Homer成為猜字遊戲Wordle的謎底後,被網民大量搜索7.9萬次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