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最低工資不立法 推保障運動取代

曾蔭權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建議的「工資保障運動」可即時推行,兩年後若效果不彰,便隨即立法。(圖:香港政府新聞網)
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發表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這個題為《以民為本務實進取》的施政報告,曾蔭權提出特區未來的三大挑戰:一是經濟如何持續發展、二是民主政制如何進一步發展、三是如何建構和諧社會,他認為特區政府應訂立目標,提出對策及建構共識。 曾蔭權就發展香港經濟,圍繞金融中心、貿易與物流、自主創新、資訊產業、科技應用、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藝術城市、人才流動、勞工權益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曾蔭權表示,重視家庭是香港的核心價值觀念,和睦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基石,特區政府的社會政策,繼續會以支援家庭、鞏固家庭和促進家庭的福祉為核心。政府每年將額外投放20億元,為幼稚園學生提供學費減免及師資培訓,並撥款32億元資助更新柴油車以減少空氣污染。這些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質素的措施,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他強調,建構家庭友善的社會,是一項全社會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包括社區、鄰里、學校、商界、傳媒、宗教團體、非政府機構等,與政府一起積極合作。

此外,施政報告提到備受爭議的低工資方案,特首宣佈將採用約章而非立法的形式保障最低工資,他指出,建議的「工資保障運動」可即時推行,也可以透過市民及傳媒的監察,有效防止員工被剝削;兩年後若「工資保障運動」效果不彰,便隨即立法。曾蔭權說,由於勞資雙方均有強烈意見,若現時將條例提交立法會,可能花很多時間討論後,也未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政府消息人士就表示,工資保障運動並不是約章,純粹是業界自願參與,現時十六萬私人機構的清潔工人及保安員中,有四成沒有書面合約,現時就要推動商界寫清楚合約內容,預算計劃會動用一千二百萬元。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