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神吕绍昌院长:教牧成长重在课堂外

基督工人神学院院长吕绍昌在华福最新一期《教牧分享》中,发表文章《课堂外的成长路》指出,一生的历练和成长绝不局限于学位之内,而是在课堂之外的牧养和生活现场。 吕院长指出,教牧人员通常会先在神学院学习,得到装备及学位,而真正的挑战往往是在课堂之外来临。在教牧事奉过程中,牧者需要在讲道、福音宣教、行政、关怀牧养等方面全方位顾及,而这并非单以课堂内的课以应付得来。 吕院长随即分享了课堂外的成长之路:与主的关系,读书与反思,教牧研讨会,为师亦为徒。 与主的关系 虽然身为神学院院长,吕院长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指出,历代许多杰出的传道,包括英国的钟马田(Martyn Lloyd-Jones)和中国的王明道,根本没有神学学位,相反,自修在课堂外不可或缺。 吕院长写道,很多神学毕业生的失败之处并不在于神学知识不足,而在于品德、个性脾气、基本社交、沟通技巧和事奉技巧等方面缺乏。因此,教牧需要勤恳持续的属灵操练,经常自省,也求神鉴察。 读书与反思 吕院长引用使徒保罗的劝勉,要在爱心上,也要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参腓一9)。他鼓励教牧人员即使侍奉的工作再忙,也要广览群书,关注报章对时事、社会风气的报导和评论。 教牧研讨会 吕院长认为参加研讨会是非常好的成长之道。他列出华福举办的"世界华人教牧领导研讨会",以及分国家和地区的教牧研讨会、美国的"全国牧者会议"(National Pastors Convention) 等,鼓励教牧人员多多参加。 为师亦为徒 吕院长提出,完整并长远有效的成长必须在人际关系中完成。他引用已故的达拉斯神学院韩瑞克教授(Howard Hendricks)在《亦师亦友——雕琢生命的师徒关系》(As Iron Sharpens Iron: Building Character in a Mentoring Relationship)一书中提到的,每个人的生命中当有属灵的导师,优秀的属灵导师能够给人的生命带来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牧人员在教导带领门徒的同时,也需要谦卑寻求导师的教导。这样亦师亦徒,是成长的秘诀之一。正如使徒保罗给提摩太的提醒,"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二2)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