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三):量身定做的人生計劃

人比人(三):量身定做的人生計劃
雖然每個人一生的境遇不同,却都是神為各人量身定做的,最適合各人,所以不需忌妒。
難道我不可以照自己的主意用我的財物嗎?還是因為我仁慈你就嫉妒呢?(太廿15)

一個工作一小時卻得到一天工資的人,真的比工作一天而得一天工資的人更有福氣嗎?不一定,這在乎個人的價值觀。讓我們先回到《葡萄園工作的比喻》來思考……

比喻中的家主回答其中一位埋怨他給工作時間長短不同的工人一樣工資的工人,說:「朋友,我並沒有虧待你。你我不是講定了1錢銀子嗎?我按照你我之間的約定給你了,拿你的工錢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是我的主意,你不需要管。難道我不可以照自己的主意用我的財物嗎?還是因為我仁慈你就嫉妒呢?」耶穌後來總結說:「因此,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這話在上文——十九章30節已出現過,並以「因為」引進這麼《葡萄園工作的比喻》,最後再以相同的話作總結。由此可見,耶穌說這故事明顯是要解釋這句話的含義。總意是說,「神的標准不是按勞付酬(筆者按:完全是靠神的主權與恩典),所以我們誰也沒有資格要求他必須善待我們。」(法蘭士,《馬太福音》)

根據上述,面對信仰中的不同經歷,以及對付因此而掀起的不平心理,我們應當在心態上作出以下調整。首先,我們應當確信神的完美屬性——智慧、恩慈、信實、公義和聖潔,他的思維和做法絕對不會錯誤,錯誤的是我們,不要用我們墮落被扭曲的道德標准去衡量那位創立道德標准的主。

其次,我們應當認識神的主權。神才是天國的主人,我們只是他所招聘的工人,他所揀選的兒女,我們無權責問,也無能干預神按照自己的旨意所做的每一項決定。這是一種自知之明!

第三,我們應當看出神的厚恩。我們自己是蒙恩的人,若不是神主動地尋找和呼召,我們還是在世界徘徊,浪費生命,我們能進天國完全是神的厚恩。此外,縱使別人擁有比我們更多、更深、更精彩的信仰經歷,我們應當為神在他們身上顯出的厚恩贊美神,而不是拿來和自己所蒙的恩作比較。

第四,我們應當看重自身的品德和度量。在為一些自己不滿的情緒爭氣的時候,我們有沒有理性地分析事情的情理?抑或像那第一批工作的人一樣顯出自己的愚昧。再者,這些「不平」現像也考驗我們是否有寬大的心胸去接受別人獲得更大的好處。我們若以為最好的永遠只能屬於自己,那實在太自私了。

還有,為制衡不平的心理,我們應當學習看信仰經歷本身的價值,而不是單看結果。有一點小聰明的人看了這個比喻或許會想:「如果早知道園主如此慷慨,那麼我應該先找個地方躲起來,直到下午5點才出去閑站才是!」這絕非假設,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有一些聽福音的人自稱要等到老了才考慮信仰,就是屬於這種人。一個人之所以會覺得工作一天和工作一小時的人的同樣的報酬不公平,或者覺得便宜了後來者,那是因為他只看工資,而不享受工作。那些工作一天的人雖然沒有多得,可是他們一整天同雇主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事!相對而言,那些只工作了一小時的人,雖然蒙了大恩,他們把大部分的時間耗盡於毫無目標的閑逛之中,那不是一種更大的浪費嗎?整天只想著報酬的心態確實不見的高尚,神國裡有很多比報酬更精彩的東西,就是與神同工!

耶穌的門徒跟從主一輩子而得救恩,十字架上的強盜最後一分鐘才信主也進樂園,可是從強盜得救之後的價值觀去評估,他肯定後悔自己為什麼浪費自己的一生去幹活壞事!神給別的信徒有奇特的經歷而我們沒有,可能神要我去發掘平凡之中隱藏的奧秘。神給某些人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我們沒有,神肯定借著困難去提煉我內在深層的品德。神給別人比較多恩賜而我較少,肯定神給我預備了特別的崗位去扮演我的角色。神讓某人事奉很有果效而我沒有,因為神要我學習看重信心、倚靠和忠誠過於一切。換句話說,信仰的經歷或許不如我們自身所期待的,也不如我們從別人身上所看到的,但是我們都從神為我們個人量身定做的獨特經歷中蒙了恩,這就是最有價值的事。

所以,在信仰中,要學會點算神在自己身上的恩典,也要學會欣賞神用不同的方式恩待其他的人。把別人的經歷套在自己身上,或以自己的經歷套在別人身上都是不智之舉,只會為自己和屬靈的團體增添麻煩。神給我們什麼樣的經歷,那就是最好的,不要因為欲求得到別人所得的,而失去了神為自己做預備的。我們應當確認的,是自己的信仰經歷是否符合聖經,而不是是否與他人相似。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