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開啟藝術之門

上月已是第三次到啟基學校的家長學堂分享,講座後,莫鳳儀校長非常客氣堅持請我和太太吃飯答謝我,本想推辭,但實在盛情難卻。莫校長的丈夫亦在座,傾談間,他問到我喜歡甚麼藝術,我說我很喜歡話劇,現亦有報讀陳淑儀老師的話劇訓練班。談到話劇,他非常雀躍,還問我喜歡哪些話劇。論話劇演員,我最喜歡就是陳淑儀;而論看得最多的劇團,就是香港話劇團。有眼不識泰山的我,後來才驚覺原來坐在我面前的正是有份創辦香港話劇團的重要一員――袁立勳先生,他更是首三屆青年文學獎連續獲得最佳劇本獎的人。 我立時雙眼放光,更興奮地數了幾位我非常喜歡的香港話劇團演員,如彭杏英、高翰文及周志輝等。袁先生問我為何那麼喜歡話劇,這要非常感激在十多歲時教會的一位朋友,她帶我看了第一齣話劇,自此我便深受這藝術吸引。他追問我是否還記得第一次看的劇目是甚麼,我毫不猶豫答道《等待果陀》。袁先生很驚訝地問:你看得明白嗎?我邊大笑邊說完全看不明白,現今再看都應該看不明白。 他即以專家口吻道:「當然啦,那是一個有關於『存在主義』的問題,當然很難明白。但為何你的教友會帶你看如此深奧的劇目呢?」 「因為她都是話劇發燒友,她是袁玉英,她已把興趣變成了她的專業,她現在已是話劇界非常有名的服裝與舞台設計師,就連我最喜歡看的話劇《撞板風流》的服裝都是出自她的設計呢!」 第一次看話劇的感覺的確非常深刻,我現在還記得當時在牛池灣文娛中心看著那陰森森的佈景、演員不斷冷嘲熱諷的對白,看得我異常投入。起初看話劇的感覺像在實地看拍戲,但後來,喜歡了看劇本、看演技、看舞台設計、看佈景、看化粧……總之有關話劇的所有都喜歡。真的感謝她「開啟」我對話劇的興趣。我們由話劇轉到中樂,因為在四人飯局中,除了我,他們三人都是中樂的發燒友,我完全是中樂的門外漢,她們三人都異口同聲說我一定要親身到現場聽聽,我當然禮貌地說:「有機會,有機會。」誰知袁先生立刻從他的公事包取出一單張,香港中樂團剛巧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奏黃河與梁祝,他建議我一定要到現場感受。 剛過去的星期五,與太太坐在香港文化中心,是我第一次現場欣賞中樂,感覺的確很好,陳燮陽先生投入的指揮、辛小玲的高胡造詣和所有演奏家的精湛演出,的確不在演場是無法感受。縱然我是一位門外漢,看著他們雙手有節奏地揮動,也不禁歎為觀止。慶幸有自小就習箏的太太在旁充當導賞員,讓我看得更明白。袁先生及莫校長,多謝你們這一頓飯開啟了我另一藝術之門。或許各位家長讀者,也可在今個暑假,讓你們的子女開啟更多的藝術之門!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