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遇到两个个案,有关人体的根基出问题了,而且表现得很典型,可以跟大家研讨分享一下。
各位朋友,你知道人体骨架的根基部在那里吗?如果你猜对的话,是在盘骨部。盘骨共由七块骨头形成:中间骶骨,两边是髂骨、耻骨、坐骨各一块而围成一整体,这里完全体现了"team work"精神,它承托上半身的重量:重要的脏器在上部,最最重要的生殖器官由盘骨上部围成的兜兜保护,这种设计在功能性、实用性及美观性上,都显示了造物主是一位精妙绝伦的设计师!
盘骨一共有六个关节:中间是腰骶关节一个、两边是骶髂关节各一个,前面是趾骨联合,上面有左右关节突关节。常出问题的是前两者。头一个关节跟弯腰、伸腰动作顺畅否有关,也多被人重视。但是,第二个关节出问题就往往给人忽视了。为什么呢?因为有时它不很急性,又隐发,有时休息够它又会好些,病者往往没有正确地重视,后来越来越严重时才重视;其二,它的表现大多时跟坐骨神经痛很相像,故大多被当作坐骨神经痛来治疗,即是治腰椎和神经沿路部位,完全没有考虑到盘骨。
骶髂关节出问题,往往是受外力,例如跌地挫伤、有闪腰经验等引起。它一般的表现是关节松脱。由于这两个关节所形成的面,无论大小跟形状,就像是耳朵一样,所以也被称呼为"耳面关节"。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关节很长,有时"耳上部"松了,有时是"耳下部"松了。多数是一边松,两边都松的极少见。
两种患者,都没有腰力,或站或坐或走不能太久,少时就觉腰骶部酸痛极了,要转换动作,或站转为坐,或坐转为站。
"耳上部"松的表现是腰部觉得很沉重、不能久站或走,就像最近的50岁李女士一样,她是25年前试过跌地挫伤,当时只顾及左脚痛而找跌打看过。"耳上部"松就忽略了,她是少见的两边都松,全身就像散架似的。经过25年,上身长期缺乏承托力,因此要独自"修行",结果上半身东歪西倒,头颈背腰腿的肌肉抓紧得像石头,颈椎倒塌得很厉害,已经出现了头晕、睡眠不佳、头脑不清醒、记忆力差、容易恶心呕吐、毛管竖起等这些血管型及交感型颈椎病的表现;最奇怪的是,她的身体变了形,体重增加了40磅,胸脯由G变成了H。胸脯变得如此之大我碰到的还是首例。下身更不用说,腰好像断了似的,膝盖脚跟痛,走路两边愈A像阿婆一样。这么多年来,见过医生无数,竟无人发现是骨盘出了问题!
"耳下部"松的症状会痛得多,多数夜晚也痛醒,此类病人往往难熬这种痛楚,而变得自闭忧郁,就像移民爱尔兰的李女士一样,自从零三年发生车祸,当时觉得盘部像受了沉重的力量打击过,当晚左下半身就痛极了,此后疼痛就伴随到现在,忧郁症的药吃了四年,最近经常有眩晕,还要看行为治疗医生。X-ray及 MRI都没有特殊发现,因此西医及物理治疗都没有能做什么。她只有不断的找针灸来舒缓镇痛。也看了多种医生,竟然也没有人发现是骨盘的问题!直到过来香港因缘际会,由我告诉她。她的表现是坐久就酸痛,也不能走很久。
两者治疗前,凭经验必须经过仔细的诊断,确定病源的位置、属于那一种松脱,才能有的放矢地治疗。否则,乱来治只会拖延时间,徒增痛苦。治则是先搞好根基,才慢慢整理其他,就事半功倍了。
李女士到现在经过约十次的治疗,疼痛舒缓许多,腰也觉有力多了,面容由紧崩变宽松,全身没有那么肿胀,胸也变小一点了。她现在还选择酵素代擢_食法21天,把多余的脂肪减掉,减轻沉重的体重对身体骨架造成的沉重负担,而且目标想改变体质、改善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她还在进行当中,有机会给大家报告她的结果怎样。
而苏女士在准确发现位置和定型后,头次治疗已经舒缓。治疗后她紧紧的跟我拥抱,相当激动。这么多年困扰她的问题,终于真相大白!她不断的感谢天父的带领,我也感谢天父因为治疗她而再增加了我的经验。她告诉我当晚睡觉就已经没有痛了,而且晚上睡眠质素也有改善。
以上两种情形都要复位、用骨盘带固定,当然因松脱的部位不同,手法也不同,固定的位置也必须考究。复位有时不是一次过位置就完美,要多次整复,不断修正到最佳位置。如是者还要给身体约三个月的时间,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生稳,就可完全康复。
所以说,治病必须要寻根,而且,要有正确的方法,因为,关节松脱只能手法复位跟固定,药针只能辅助。
根基牢固了,人也可以重新树立起来了,可以重新享受结构无暇时给身体带来的自由舒适感!
【作者简介:谢安琪医师,平衡疗法专家、平衡疗法的创办人、香港平衡推拿及正形学院院长,提倡"良好体形管理"即GPM(Good Posture Management)的理念,曾出版"正形除百病"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