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城防毒音樂會」安排了由新生協會學員組成的「新生樂隊」表演,並邀請到禁毒大使、香港小姐謝采芝、殘酷一丁藝人歌手關浩揚、中年好聲音2 Sean沈宗賢等勁聲傾力演出,用歌聲傳遞正能量。音樂會歷時兩個多小時,吸引大批市民駐足觀看。
毒品禍害深 戒毒學員現身說法
在音樂會現場,多位來自新生協會的戒毒學員現身說法。正在接受戒毒的星仔分享他被太空油毒害的親身經歷:「有一次朋友給我太空油電子煙,我才吸了兩口就昏倒了,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等我醒來時,朋友們都離開了,我的衣服上全是血,臉又腫又痛,全身都是傷,卻完全不記得發生了什麼。吸食太空油後好似斷了片。」他呼籲年輕人千萬不要嘗試太空油或其他毒品,因為這些毒品的禍害實在太大。
吸食太空油近一年的聰仔分享,他原本吸食可卡因,後因方便攜帶及帶有特別水果味而改食太空油,結果導致肌肉局部麻痺,甚至站立不穩:「曾經從樓梯摔下來,回家後騙家人說是被打的,還因此進出精神科醫院三、四次,幸好神經還沒受損到需要長期服藥或打針的程度。」他後來進入新生園戒毒村,感激在弟兄們的支持下成功擺脫毒癮。
新生園戒毒朋輩鼓勵:歡樂原來可以更簡單!
另一位學員阿田曾屢次戒毒不果,原打算放棄,後經醫生力薦到新生園戒毒,得園內導師鼓勵下成為朋輩輔導員,還參與馬拉松、龍舟和外展歷奇等各種活動。他高興地說:「我發現原來除了吸毒,生活中還有很多好玩的事情。端午節大家一起練習划龍舟時就像參加嘉年華,我從來未試過歡樂原來可以這樣的簡單。」
阿田還分享基督信仰帶來的改變:「信了耶穌後,發現原來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生命。」他又強調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戒毒,而是依靠耶穌。
新生協會創辦人鄭振華:太空油新式食法更具破壞力
新生協會創辦人鄭振華牧師在致辭時表示,協會十多年來持續在國際禁毒日期間舉辦防毒音樂會,旨在提升公眾對毒品問題的警覺性。今年特別關注太空油對青少年的危害。他指出當前青少年不僅透過電子煙吸食太空油,更發展為將太空油置於香薰上加熱,集體吸入空氣中散發的煙霧。鄭牧師形容表示,這種加碼的吸毒方式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破壞力極大,情況「令人震驚」 。
藥劑師龐愛蘭:曾有太空油致死亡案例 台灣稱「喪屍煙彈」
沙田區議會前任議員、同時為註冊藥劑師的龐愛蘭揭露太空油的危險真相。她指出,太空油原本在醫療上用作鎮靜劑和麻醉劑,但被毒販包裝成看似無害的產品,並以水果口味誘惑青少年,絕對是「糖衣毒品」。
她解釋:「吸食太空油會嚴重干擾腎臟功能,導致體內鉀離子異常流失,當血液中鉀離子濃度低於3.5時,可能引發呼吸困難、心臟驟停,甚至致命。」 2024年醫管局就接獲一宗十多歲青少年因吸食太空油導致鉀離子濃度異常而死亡的案例。
龐愛蘭又指出台灣將太空油稱為「喪屍煙彈」,因為吸食後會嚴重影響大腦功能,使人產生幻覺、出現俗稱「斷片」的記憶空白,行為舉止如同喪屍異於常人。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青年人容易接觸毒品
曾從事戒毒工作的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亦指出,「太空油」這個名稱過於浪漫化,容易讓年輕人降低警覺性。她表示現在年輕人只要透過手機接收短訊或看到網上廣告就能輕易接觸到毒品:「就像點餐一樣簡單,可以勾選想要的毒品種類如太空油或K仔,網上付款後就會有人送到指定地點。」她呼籲若發現年輕人收到這類訊息,應立即向警方舉報。
葛珮帆指太空油極易上癮,且會對身體造成永久傷害,即使成功戒毒,身體機能也難以完全恢復,勸誡年輕人千萬不要嘗試,同時呼籲大眾多關心身邊的年輕人:「因為你的鼓勵、關心、包容和愛,可能成為他們回頭的關鍵。只要你不放棄他們,他們就不會放棄自己。」
禁毒專員李基舜:預防教育及執法雙管齊下
保安局禁毒處禁毒專員李基舜發言說:「吸毒形勢瞬息萬變,防毒策略因時制宜」。近年毒販濫用麻醉藥物依托咪酯製成太空油毒品,並以電子煙形式吸食降低民眾戒心,政府已從預防教育與執法兩方面著手應對。
在預防教育方面,政府透過製作廣告短片加強宣傳,並與各界合作推行多元活動,包括電視台綜藝節目、校園戲劇表演、攤位遊戲及展覽等,全面提升學生對毒品的警覺性。
立法管制方面,政府已於今年2月將太空油主要成分依托咪酯列為受管制毒品,預計今年暑假將進一步修法,把太空油其餘物質納入毒品管制範圍。他呼籲全民共同響應反毒精神:「企硬唔take嘢,齊心建設無毒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