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调查:两成边青赌博成瘾值得关注 編輯室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下午5:50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一项调查发现,香港有两成二边缘青年属于病态赌徒,而表示有赌博的青少中更有一成每天赌博,值得关注。 有关研究于2008年2月至7月及2009年5月至今年1月进行,访问了4734名中学生及703名边青。当中3成中学生表示过去一年曾参与有金钱赌注的赌博活动,边青更有9成半之多。 调查发现,属于"病态赌徒"的被访边青有22%,中学中则有1%。当中表示有赌博的青年中,4成边青每周赌博1至5次,1成每天赌博1次或以上;有赌博的中学生则有7%每周赌博1至5次,1%会每天赌博。 调查发现赌博主要受家人或朋辈有赌博习惯的影响,缺乏正确理财的观念,或缺乏自我能力等。调查亦发现越沉迷赌博的青少越多同时有滥药或酗酒等坏习惯。心理情绪方面,属病态赌徒的被访者亦有更多负面情绪,如感到寂寞、苦闷、低落、忧虑、精神紧张等。 调查亦同时发现,对比03年的近类型调查,表示参与网上投注的中学生比率大增近5倍之多,相信是因为网上投注多以口数方式落注,令欠债者不知不觉地赌得更多甚至形成沉溺,情况值得警惕。 中大社会学系教授郑慧婷指出,家校应加强连系,共同处理让青少年倾向于赌博的情绪问题,亦认为家长应以身作则,帮助青少年减少赌博。除此以外亦建议政府增拨资料作预防赌博及戒赌等支援服务,并认为警方亦应加强打击外围赌博。 研究赌博问题的专家学者保罗‧贝灵格(Paul Bellringer)将赌博行为分为娱乐性赌博、问题赌博及病态赌博三类。娱乐性赌博者只将赌博视为闲暇活动,对生活不构成影响;问题赌徒在赌博行为上已影响到家庭、经济、工作或心理健康等各方面。而病态赌徒则赌博成瘾,出现无法自控的强迫性赌博行为。 明光社的生命及伦理研究中心出版的最近一期《生命伦理锦囊》探讨香港赌业的问题,认为华人有"小赌怡情"的赌博文化,但轻视了"大赌乱性"的祸害,亦提到香港的最大赌博的企业香港赛马会透过2003年的赌波合法化及2006年修订的赌博条例将赌博营运"商业化",鼓吹赌波风,值得关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