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sir:那人不是我

呂sir:那人不是我
最近有國家級的電視台與報章相繼出現人為出錯的消息,把「溫家寶」寫成了「溫家室」,連簡單的「給予」的普通話也發錯音。星期六便就此跟一眾電台小DJ討論有關弄錯名字的問題,討論非常熱烈,一眾DJ在節目中也表達了自己類似的經歷。節目一開始,另一位主持小菲老師就問我有沒有一些被人叫錯名的經歷,我說:「經常」,我經常出席很多大大小小的場合也被人叫錯名字,有的在邀請我上台演講時竟稱呼我是「吳宇俊」,更多稱呼為「呂俊宇」。其實被誤稱我已見怪不怪,每次上台只會為司儀打圓場,但有一次當時真的令我耿耿於懷。大約9年前,某雜誌派了一位記者來訪問我,因我那時很少接受訪問,我便花盡心思思考記者會如何問、我如何答,訪問長達個多小時,記者離開前還說很重視這次專訪,故會有四版的篇幅。終於等到雜誌出版的一天,一打開,各位讀者應該難以體會我當時的失望是非筆墨可以形容的,因為第一版就是八個很大的粗體黑字,「零分碩士生 吳宇俊」,然後細看內文,吳宇俊共出現了十多次,呂宇俊就一次也沒有出現。當我致電給她時,她只在電話道歉並交代甚麼也做不到。很快那雜誌也停刊了。我分享後,一眾小DJ也分享了大家的傷心事,有一位同學在中二時得到了一個全校性的獎項,當興高采烈地接過頒獎嘉賓的獎狀後,又是一臉失望,因為他的本名是「子維」,但出來的獎狀印了「子雄」。

我問子維有否跟老師爭取一張屬於自己的獎狀嗎?他說有,但老師的回應竟是:「不緊要啦,都是你自己放在家裏看的呀,你自己知道是自己就成了。」我們作為老師或主辦單位的,真的不能把別人的名字掉以輕心,對於你可能是小事,但對於領取獎項的人其實肯定是一件大事。另一位盧姍同學提出得好,「有百分之八十的主辦單位也會說錯或寫錯我的名字,我一定要爭取他們補回來,因為將來你可能要找學校、找工作,證書或獎狀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然後,小菲老師也問各同學,若當他們是演講嘉賓,司儀說錯了名字怎麼辦,有一位小學生單純地回答:「我不會上台,因為根本司儀不是叫我。」這時我也教導他們,應該好好學習溫家寶總理的氣度,因為報章出錯了他的名字,他深知道那些人一定會遭到很嚴重的處分,他竟然主動不要追究任何人。這的確是氣度,這的確是大將之風。我們常說通識教育是教導同學反思及人際關係,這的確是一次好好學習的教材呢!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