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時估計,全球約有9,300萬名兒童患有一種或以上的殘障,他們很多時都遭到歧視、排斥,特別在一些貧困的國家。
孟加拉女孩莉白的故事
七歲的莉白生於孟加拉偏遠村落的土著家庭。她生下來就不能行走,甚至不能站立。她的爸爸靠打散工養活一家。生下一個殘障的孩子,父母二人已非常痛心。面對殘障孩子的前路,父母更是無望。
莉白的媽媽莎蓮娜說:「我真不相信生下一個殘障孩子,對我來說極其痛苦。照顧殘障孩子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一直很希望別人能幫助我們克服這個難題。」
當莉白五歲時,父母決定送她上學去,因為他們相信知識才能改變孩子的命運。莉白的學校距家要步行10分鐘。由於她不能行走,需要父母背著她上下課,但這樣花時間卻令父母難以外出工作。本已貧窮的他們,當然也負擔不起買一張輪椅。
「我們每天賺不到三美元,連餬口也不夠,所以一家四口都很沮喪,既要面對貧窮,又要面對殘障的女兒。」沙蓮娜哭訴著。
就在這時候,宣明會開始在這個社區開展「區域發展項目」,莉白亦登記成為助養孩子。莉白獲得一張輪椅,大大改善了她的生活。現在,她可以如常上學,同學也會協助推她回家,老師亦大讚莉白積極學習;而且莉白靠著輪椅,可獨立出入,甚至去宣明會開辦的兒童天地參加活動。
莉白的父母亦獲農耕培訓,並購買牛隻,又租用別人的田耕作,現在每年可收成4,800公斤稻米,足以滿足一家全年的需要。沙蓮娜說:「我們現在很快樂,因為輪椅減省了我們的重擔,多謝宣明會給我們帶來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