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进会生态关怀主日 夏志诚主教反思"治理大地"使命

协进会生态关怀主日 夏志诚主教反思「治理大地」使命
2019年巴西帕拉省亚马逊雨林发生大火,绿色和平调查团队亲赴现场纪录灾况。 © Fábio Nascimento / Greenpeace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呼吁全港教会于每年6月第一个主日举行"生态关怀主日",今年主题为"生态危机,信仰有say?"(创2:7),由天主教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夏志诚撰写讲章及祷文,呼吁信徒反思人类与被造世界的关系,并积极参与生态保育行动。

夏志诚主教在讲章中引用联合国数据,指出去年全球均温突破摄氏1.5度的警戒线,创下历史高温纪录,导致多地天灾频传。他列举了几个重大灾害:去年5至6月墨西哥热浪夺走125条生命;7月印度酷热导致110人死亡;9月美国东岸遭四级飓风侵袭,造成128人罹难;10月西班牙洪灾更酿成217人死亡。夏主教认为,这些灾难反映人类与大地的关系已经恶化至极点,与天主起初赋予人"治理大地"与"管理万物"的使命背道而驰。

三重关系:人与大地、人与他人、人与天主

夏主教强调,基督徒在面对生态危机时,应从三个层面反思:人与大地、人与他人,以及人与天主的关系。

在"人与大地"的层面,他指出,天主的创造需要人类共同参与,应以尊重和审慎的态度对待自然,负责任地取用资源,使大地成为适宜人类与众生居住的乐园。

在"人与他人"的层面,他引用教宗方济各的《愿祢受赞颂》文件,强调生态关怀与社会层面密不可分。弱势群体往往最先受到生态危机的影响,因此,社会应致力于重建人际和谐,避免将人简化为生产与消费工具。他呼吁基督徒透过天主恩典悔改,选择行善。

在"人与天主"的层面,他回溯创世纪指出,原祖父母因食禁果而破坏了与天主、他人及大地的三重和谐。今日的生态危机正是人类拒绝上主、肆意开采资源的后果。

回归信仰,应对生态危机

夏主教认为,解决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本方法,是重新宣扬天主创造万物的主权与爱。他指出,若缺乏对天主的信仰支持,所有国际环保会议和政策都可能徒劳无功。他呼吁基督徒肩负起信仰与行动的责任,重建人与大地的和谐关系,为受造世界带来希望与更新。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希望透过"生态关怀主日",唤醒更多信徒对生态危机的关注与行动,实践信仰在生态保育中的角色,共同守护天主的创造。

1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