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子、甘小二從當代中國藝術和電影看盼望

島子、甘小二從當代中國藝術和電影看盼望
島子(左)認為基督藝術家所行的是苦路,他盼望神讓自己繼續努力創作。甘小二(右)則表示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積極製作更多電影。(圖:基督日報/ 陳嘉俊)
崇基學院第五屆基督教文化節昨晚(3月12日)舉行了題目為《從當代中國藝術和電影看盼望》的公開演講,講者為國內著名詩人、藝術批評家王敏教授 (島子)及著名電影《舉自塵土》導演甘小二。

基督徒藝術家需「行苦路」

島子指基督徒藝術家要接受水火洗禮外,還要受血的洗禮。他們因信稱義,謙卑自守,遠離名利,但由於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存在衝突,基督教文化更是藝術家的悲苦。他提到自己畫基督受難的情境,是由禱告經筆墨,將藝術化為靈韻表達聖靈啟示。他又指創作是自己靈命運作之源,從中得到充實與自由,悲苦的擔當,自有恩典的喜樂。

小二則提到自己創作時需要經歷「孤獨感」,例如人家不認同自己,因此常感到寂寞,感到在行苦路。希望透過作品,他把鏡頭對準鄉村教徒,探究人的內心,並希望人人都能夠有盼望。

島子:「作世上的光和鹽」

被問到藝術家能夠自由地創作,利用藝術將自己的心思意念表達出來,這樣會否形成自我中心?島子說人的自由是一種罪性,耶穌基督是自由的化身,並為自由而死,令人重獲自由。而屬靈的藝術家是世上的鹽和光,表現愛和自由。

小二也分享到想拍一套八福電影。「其實八福裡面的人是生活狀態最糟糕的一批,特別是為義受逼迫的人。怎麼去表現他們得到的祝福,這就非常困難。」他認為祝福絕對不是說你在一個地方特別窮苦,但到了另一個地方馬上變得非常富足,它不是這麼表面的存在。他說:「因為現實生活總是那麼沉重,我特別想拍一些祝福性的電影。」

主持崇基神學院邢福增教授表示基督信仰使兩人在藝術創作承受很大的壓力和痛苦,但同時又給他們創作的動力。島子回應基督藝術家所行的是苦路,他盼望神讓自己繼續努力創作、研究。甘小二則表示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積極製作更多電影。

名人小檔案

甘小二1970年生於河南新鄉,1998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教於華南師範大學藝術教育中心。2002年他完成了長片處女作《山清水秀》,2003年第22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2007年完成第二部劇情長片《舉自塵土》,第四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特別獎,2008年獲中國新電影論壇最具人文關係獎。

島子原名王敏,是一位詩人、藝術批評家。1956年11月生於青島市,先後畢業于西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獲文學學士、文藝學碩士學位,從事美術學教學、 視覺藝術研究、藝術批評及詩歌寫作,並策劃藝術展覽。曾任西安市文聯《長安》文藝月刊副主編,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系主任,重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現為中華美學學會會員,國際美學學會會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