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告当中论及同性恋是否道德问题,该文告表示:"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一种变态行为,同性恋亦非道德的恶,因为没有人能够具体地指出同性恋如何伤害自己与他人。"又写道:"……由此可见,一件事之所以对或不对,是否是道德的恶,无关先天或后天,而是必须具体的指出这一件事到底有何不对,如何伤害自己或他人,否则就无关道德。"
浸大宗哲系教授关启文博士指出以"不伤害"为道德标准势必造成性道德瓦解。他列举一连串看似不伤害自己和他人,却违反一般人道德直觉的行为,包括同性乱伦、兽交、群交、换妻等,都将合符此"道德标准"。
他指出这是一种"世俗人文主义",若以此原则推论通常会导致全盘的性解放观点,包括台性解放者何春蕤和卡维波所指如如家人恋(乱伦)、跨代恋(恋童)、动物恋(兽交)和尸恋(奸尸)等"性少数"都会被接受为无道德问题。
关博士写道:"我在这里呼吁《文告》作者交待他们的性伦理立场,一就是坦承他们不单认为同性性行为没有问题,也认为差不多所有形式的性行为(除了强奸以外)都没有问题;二就是说他们反对卡维波的清单上的一些行为(如恋童、兽交和奸尸),然后解释那些行为如何带来伤害(这样才符合他们提出的道德原则)。若两者都不能做到,那就应承认他们的道德标准是不正确的。"
他又指出:"『伤害原则』是消极和个人主义的,并不足以为一个美善的社会提供基础,甚或长远而言为社会带来种种问题。"
对于同性性行为是否真的"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一些公共卫生的数字已越来越受关注。香港每季发表的爱滋病个案数字中,涉及同性的性行为的感染沐数字一直高企,同性性行为的群体已成为高危社群。此外,由肛交此同性性行为引发的一些性病都有不寻常的病发率,如肛门癌、疱疹、乙肝、梅毒等。
心理方面,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75%同性恋受访者都有长期的抑郁或需心理辅导的情绪问题等,似乎要辩称"同性性行为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者需要提出更合理的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