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愿:"六四"时我们仍然高举烛光

青年心愿:「六四」时我们仍然高举烛光
1989年只是小孩子的"八十后"青年林会坛初认识这段"有血、有肉、有气味"的历史时,内心震撼难以言喻。(图:基督日报)
青年心愿:「六四」时我们仍然高举烛光
上月26日六四纪祷告会当天不少年青人参加,他们将对中国的祝愿贴在中国地图上。(图:基督日报)
青年心愿:「六四」时我们仍然高举烛光
回顾六四事件片段时,有观众不禁流下泪来。(图:基督日报)
5月26日,香港基督徒举行了"六四廿一周年纪念烛光祷告会"。会上除了有在1989年目睹事件的五十、六十后教牧同工分享外,亦有当年只是小孩子的"八十后"青年上分享。当中现今是大学生的林会坛弟兄分享了他的感想。他表示虽然未亲睹六四,但不断了解的过程中深受震撼,并祝愿日后每年六四纪念日仍然高举烛光,并为事件祷告。

林弟兄初接触"六四"时,他意识到所看的是活生活的历史,有人为了民主而疾呼时,他感到自己是无知的一个。他问自己:"时间和地域的分野下,上个世纪于千里外的北京所发生的事我感到悲哀吗﹖"他形容自己像一个无知的孩子,在很多人哀哭时不明白哀哭的意义,甚至在成长过程所接受的教育中,亦相信著历史教科书上所描述的"八九年天安门有一段政治风暴"的论调成长。

直到一次一位老师带他参加维园的六四烛光晚会时,让他有机会认识这段"有血、有肉、有气味"的历史。看到漫遍的烛光时,他心里深感震撼: "当我看到那些历史片段,看到维园巿民的烛光时,我心里很震撼。昔日的学生与自己一样都是学生,但不同的是他们面对著国家有不对劲时去发声。其中一个片段是有人在十多架坦克车的面前没有将自己放在先,有人说:『一个人倒下,有千万人站起来。』有人呼喊说:『我们爱国家,国家爱我们吗﹖』看到这些时我无法不再面对这事件。昔日大学生面对不公义时走出来回应,在这里我看到自己的无知。我只是一个理科生,但通过历史进入到一个悲哀的时代。 "

六四为他的生活带来了一种转化,促使他去认识这件事。之后他看了很多书,做了一份有关六四的<功课,他说:「有人坚持六四时带他们的小孩子上街,这样的情意结为我所带来的震撼,令我责无旁贷去认识这事件。」

他表示,他开始思想自己要为这事作什么。他里头产生了一个微小的心愿,希望学像昔日的老师,让更多人知道这事。

去年六月,他有机会与一些大陆学生谈话,问他们是否知道"六四",但他们说:"六四,不好提。"那天正好是六月四日,于是林会坛带了几个内地学生去了维园。"烛光晚会带给他们很大的震撼,他们发现:『原来我们的国家发生这样的事』。昔日老师将我带进去,将烛光传给我,我又再将烛光传了给他们。"后来他收到其中一位内地同学的电邮,告诉他自己翻查了八九年内地传媒对香港六四纪念活动的报导,他发现原来亦有人坚持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

他说:"今天我们思想:八十后可以做什么﹖对我而言,福音最精彩的地方是我们得拯救后我们的视野与其他人有所不同。我们的身份是否让我们可以做到『行公义,好怜悯』﹖这种认识历史的力量,令我们能带有力量的祷告;当我们对不公义事件说"不"时,有这样的力量。"又说:"今时今日我们仍然活在六四里。对我们同胞的气压仍然存在,很多事件仍然值得我们除了祷告,亦值得与周遭的人分享。 今天我立愿:当六四时我们仍然会高举烛光,仍然付上我们的祷告。"

相关新闻 "八十后"基督徒:没有遗忘六四 余妙云与潘仁智:廿一年的坚持 六四21周年 基督徒为中国祷告烛光不息 基督教团体续办六四纪念活动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