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愚牧師「成聖」專題之一:信徒為何要追求「生命成熟」?

作者:陳若愚牧師 現況分析:有一個觀察,就是一般教會人士認為,追求生命成熟,只是熱心的基督徒才會作的事,對大部份信徒來說,一個人只要決志信主、受洗歸入教會,就可以「告一段落」,因為他已「得救」,而「一次得救、永遠得救」一直是福音派教會的標準信仰。既然他已一次「決志接受耶穌作救主」,就自然「保證」了他能上天堂,因此其他的「額外」努力,只是關係到他的「得勝」和「得獎賞」而己,與救恩無關,因此對他們來說,是「可有可無」的。其實許多人都滿足於在教會中,作一個「僅僅及格的平信徒」,反正許多人都是這樣:信主、洗禮後就等著上天堂;對他們來說,這樣也不錯,有「永生盼望」,又無須付代價,實在是廉價恩典! 帶來這種情況的背後因由,也許並不簡單,以下甞試分析部份原因: 1. 對救恩是什麼回事不了解,以為只是作一個「決志禱告」就大告成!若再多加上受洗、主日返教會、作個「好人」,就是「標準教友」了,還有什麼要求呢? 2. 將「稱義」與「成聖」分割,也將「得救」和「得勝」看為是兩回事。這是基於錯誤的教導,也是錯解聖經教義的結果。 3. 將傳福音簡化為帶領人參加佈道會,並在其中幫助未信者舉手決志。我們不否定佈道會的能和決志的重要,但福音使命又豈止是開佈道會和鼓勵人決志? 4. 一般教會注重人數的增長,多於信徒生命的成長,有些領袖會認為,培養信徒生命成熟,是浪費資源、而又果效不大的事工:為什麼不去領更多人決志信主、加入教會? 在「教會增長」運動的壓力之下,一些牧者也许寧可有1,000個「僅僅得救」的信徒,勝過100個生命成熟的聖徒吧! 5. 當然,信徒本身也要負責任:懶惰、不思進取、不明白(也不去明白)神的心意,怎麼會長進呢? 聖經的教導 使徒保羅強調,救恩完全是上帝的恩典,始於神的揀選預定、並落實於神的呼召、稱義、和至終使人得榮耀(弗1:3-14; 羅8:28- 30); 上帝揀選人得在基督裏,是要他成為聖潔(弗1:4),效法耶穌的模樣(羅 8:29),而並非單單免去罪的刑罰、領取一張進天堂的門票。而基督的大使命(徒 28:19- 20)也是要我們去領人作主的門徒,一生跟隨效法主,遵行一切主所吩付的,而不是決志受洗便算完成。保羅的事奉目摽,是建立生命成熱的教會,對我們今日的以數字為主的「福音策略」,實在是當頭棒喝!(參西1: 24-29) 其實,聖經論及救恩,非常豐富,包括三個時段:開始、一生成長、和至終的實現。救恩也可從不同角度去看,包括:與基督聯合、稱義、成聖、復和、得榮、買贖、得勝等。因此,「成聖」是救恩不可或缺的祝福,並且可分三個階段實現: 1. 確定成聖 人藉信靠耶穌,成為聖徒(林前1:2; 林後1:1;西1:2),藉著聖靈,已「成聖稱義」了(林前6: 11); 這是因為他與耶穌聯合。可以這樣說,這分別為聖的身份,和生命得以成為聖潔,是人在悔改信主時,已經得著的了。 2. 漸進成聖 這是信徒一生要不斷更新的過程,達致生命成熟,結出聖靈的果子(加5:22-23 ),有耶穌的榮美(林後3:18); 這一方面是聖靈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人意志的行動(腓2:12, 13 ),二者完全配合的結果。 3. 完全成聖 這是當主再來時,信徒身體復活,生命完全像主(林前 15:42-49; 約壹3:2),義這是我們的盼望,也是我們追求聖潔的動力(約壹3:3)。 可見,成為聖潔是神拯救人的目的,而追求生命成長也應是信徒生命的自然流露。保羅在書信中,論及信徒生活中應有的表現時,也表示他只是希望信徒「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而已(弗4:1)!這是生命的表現,但也是要努力去追求的。 此外,將得救與得勝分割,也不合乎聖經教導,因為得救的聖徒已經「向罪死」,有能力勝過罪(羅6:1-14),和勝過魔鬼的權勢(來 2:14,15),可見得勝與得救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總結 追求生命成熟是有生命的信徒應有的表現,而非「超級信徒」的專利。神拯救我們脫離罪,是為使我們得自由,從罪中得釋放,而非作一個「僅僅得救」的人——當然,一個自以為會得救的人,是否真的會得救,又是另一問題! 本文轉載自陳若愚牧師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anyeukyue),獲准使用 作者簡介 資深華人神學教育工作者, 現專事神學研究及寫作,並兼任基督神學院(Christian Leadership Institute)神學研究教授。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