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牧师强调马礼逊这位原本与中国沾不上边的苏格兰青年,只因他彻底顺服神,才孤身进入完全陌生的中国,面对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当时清廷厉行锁国禁教,马礼逊连合法居留的身份也没有,被逼经常与妻儿分离,当时中国人教西人学习中文是死罪!东印度公司为了谋取暴利,贩运鸦片到中国。马礼逊曾义正词严地谴摘其所作所为,但为著保持合法居留中国的身份,他唯有继续担任该公司的翻译员,却又招来自己差会的责难。
虽然是腹背受敌,马礼逊仍专心倚靠神。他只争朝夕地学好中文,孜孜不倦地翻译了有史以来第一本中文新约《圣经》和第二本中文旧约《圣经》。这是划时代的贡献,从此他打开管道,让神大能的话语直接浇灌中国人的灵魂。神喜悦他忠心的事奉,让他掌握了有效的传福音策略,赐他得力的助手米怜牧师,领他到相对自由的马六甲开办印刷厰,广发福音单张;又开办最早的基督教英华书院,培育了本土年青的接班人,更帮助后来的西教士了解中国。此外,他出版的第一本《英汉字典》和期刋杂志,都大大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马礼逊一生虽然只按立了一位,也是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和只为十位华人施洗,但他们都是根基紥实,愿意瞻W的信徒,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国本土教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综观马礼逊的一生,洪予健牧师指出他既没有金钱权势作后盾,也绝非倚仗船坚炮利进入中国。他孤身上路,倚靠的是大能的上帝,深爱的是中国人的灵魂。他谦卑自已,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全心全情投入中国。希望以朋友的身份与中国人相交,春风化雨,把基督真道与西方文明介绍给中国人。可惜当时中国的统治者是一派天朝心态,自以为大清帝国就是世界的中心,外族都是蛮夷,只有朝贡的份儿。他们自高自大,满脑子都是主奴思想,不懂得朋友相交的平等互重,其实是"帝国主义"的心态!直等到后来西方列强领略到与中国皇室打交道,不能以朋友相待,必须靠炮舰轰进去,靠军队兵临城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多么多可悲!洪牧师认为时至今日,中国的历史学家,甚至是中国的教会史学家,仍未能诚实地面对这章历史!
最令洪牧师感慨的是二百年前的马礼逊,面对的是顽梗封闭的清廷政府。清政府不容野L以宣教士的身份进入中国,直至他受聘于东印度公司,才获得合法的居留身份。马礼逊不单是第一位入华的更正教宣教士,更是第一位"带职事奉"的宣教士。真想不到二百年后的今日,这种情况仍丝毫无改。除了极少数特别被中国政府邀请或接纳的宗教人士,绝大多数入华的宣教士,至今仍须"带职事奉"!在这高唱建构和谐,与世界接轨的年代,为何满清政府自我封闭的陈腐作法,仍是挥之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