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基督徒與《政制發展綠皮書》 胡志偉 2007年9月6日星期四 下午11:29 《政制發展綠皮書》公布了一段日子,就本港雙普選羅列出不同 方案,並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期望能匯集主流意見,成為日後立法會通過,並獲中央信任的可行方案;可能因著暑假關係,社會討論的氣氛不算濃厚,教會更不用說了! 面對政治,人常存兩極化的態度:太過熱衷或太過冷漠;我們宜理性地「不冷不熱」。也有少數港人忙於工作,對世事不聞不問,持守中國人的高明立場:深藏不露以策安全。政 黨就政制發展,已有其本身的取向,如某個政黨有較多來自功能組別的立法會議員,自然地會贊同保留功能界別議席。相反的政黨,沒有本身利益所在,當然會作出反對。同樣, 採用公司投票方式的,期望繼續保留既有形式,不更改為一人一票方式。因此,更多基督徒專業人士以公民身分,不求自保,不求本身功>能界別的利益,或許能發揮轉化作用。 基督徒在政治參與是真正的自由人,扮演著「愛的媒介」(agent of love)。真正的自由,就是把政治相對化,基督徒可屬於任何政黨,有任何政治主張,任何時候,我們把民 主絕對化或情緒化,把異見者視為仇敵,我們的參與方式其實正與「民主人格」(指開放、理性、包容、尊重等)背道而馳。 倘若政制發展不能一步到位,2012年或沒有全面普選,我們也毋須視之為「民主無望」,港人可繼續不卑不亢地爭取2016年或以後的日子。民主是全球化浪潮,經普選產生的政府 較能符合大多數公民的期望。過往本港有不少調查反映,本港約有六成市民贊同早日落實「雙普選」。筆者個人立場支持2012年實行「雙普選」,而稍後也可以接受。筆者不認為 本港教會對政制發展能有一致立場;但教會可鼓勵與推動信徒討論不同方案,政治不是只求個人名望與權力,乃是關心天國政治在人間實踐。 民主之路需要社會與教會不同人等,理性溫和地交換意見,至終達成共識,逐步落實,才能對本港及國家的民主發展,帶來長遠的好處。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與不同團體於9月9日( 主日)下午舉行「基督徒與政制改革」公開研討會,期盼喚起更多基督徒表達意見,不做沉默的大多數,積極發表個人或群體的意見。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每週評論,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