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是自出生起已經患上先天性大腦痳痺症的司徒慧儀,她一出生就要坐在輪椅上,曾就讀於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的特殊學校,卻接受主流課程。他的老師告訴她若想將來較容易找到工作,會考必須要考獲「Full Cert.」(即中英數及兩科合格),她一聽便覺失望,因為她最差就是數學,但她真的很想找到工作,於是她不但沒有放棄數學科,更用雙倍的時間溫習及做功課,結果考獲「Full Cert.」,數學更取得D級成績。我那一刻立時回應她:「你知道嗎?我會考取得19分的一次都沒有考數學,因為我的數學真的太差。既然你都可以,我或我的學生,真的沒有放棄的理由。」我問她怎樣可以做得到,她肯定的說:「將勤補拙!」
除了她的勤力外,還有一樣事情是令到很多年青人汗顏的,就是她堅持要工作,而不申領綜援和申請公屋。她一出生便因腦部缺氧而大腦痳痺,身上的筋肌會不由自主地緊縮及痙攣,最高峰時更要看8個專科醫生,亦曾患有腫瘤而要接受手術。她的人生就是一個悲劇,但她卻沒有怨天尤人,仍然勤奮工作,但因入息過了申請公屋的下限,需自行租屋,而業主經常加租,縱然她行動極度不便,但為了節省租金開支,已經搬過八次屋。我跟她說,其實她的收入扣起租金已所剩無幾,何不直接申領綜援和公屋,亦不用飽受搬屋之苦。她爽直回應:「呂sir,我就是想自力更生。」相反,社會上有很多十八歲就排隊申請公屋的年青人、亦有很多本來可以升職加薪的大學生,就是為了要繼續輪候公屋而不停轉工,以免在同一機構工作至加薪時薪酬超過申請下限,更有些寧辭去固定職業也要保留公屋的人。若你屬於以上人士,請你多看此專欄一遍,效法這些能在困境自強的再生勇士吧!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