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会二]嘉信博士:尼希米如何与神与人同工﹖

[研经会二]嘉信博士:尼希米如何与神与人同工﹖
嘉信博士(Dr. D.A. Carson)继续昨日的《尼希米记》的讲解,经文出自《尼希米记》2:1-20节。

尼希米是永活上帝的仆人,也是亚达薜西王的酒政。他的心关注上帝子民安全的情况,他不是自顾自己安稳的生活,不是对上帝子民没所谓的人。他表现出对上帝子民的热爱和热忱。他在流泪和忏悔中,明白了解子民的需要的仆人。他祈祷的时候,我们看见他对上帝有深厚的认识。今天继续看尼希米的另外两方面的特征。 一. 作为上帝的仆人,他明白上帝难测的旨意(第一章)

危机来的时候,尼希米不是单一的祷告,而是在上帝面前不断祈祷。耶路撒冷作为上帝的城市,当时仍是一片混乱,情况很令人担忧。经文开始的时候,尼希米在做他的工作,当我们看见他呈酒给亚达薜西王的时候,可见皇帝对他有信任。因为波斯帝国的习俗是无人可走到王面前,因随便一个人去见王的时候,是阻碍国王处理国家大事。尼希米去呈酒的时候,仍面带愁容见王的时候,是不合于礼,更是危险的。亚达薜西王可以开除他,甚至杀了他。 亚达薜西王带著控诉的口敏问尼希米:"为何面带愁容呢?"尼希米知道自身处境是危险,又觉恐惧,其实尼希米可以告诉皇帝,他下次不会了。但他看见这是一个机会,透过此机会向皇帝诉说为何他面带愁容。尼希米回答亚达薜西王的问题时,他说话极小心,只说自己列祖的坟墓所在的地方,暗示耶路撒冷,但他并没直接说出。第二次对话,亚达薜西王问尼希米:想要什么?这与以斯拉遇到的难处一模一样,就是在大帝国的独裁者面前求问自己的好处。皇帝拥有一切的权力,尼希米身处在一个十分危险的情况,他仍看这为一个机会。之后就看见尼希米有一个又紧急又短的祈祷,但这祈祷的基础是很深厚的,是累积起过去四个月的筹备和计划。 之后到了尼希米与亚达薜西王的第三个对话,尼希米很想亚达薜西王放他走,并且求王帮助他。当时王问他,要去多久?要这样的工程要花多少时间完成呢?这可见王的心态已改变了。之后到了全卷书最特别的说话:尼希米要求王给他召书让他平安过渡,给他"平安的通行证";二是给他足够资源,有足够木料去建造。

这里引起一个问题:以斯拉去耶路撒冷的时候,以斯拉当时拒绝王的保护,这是十三年前的。以斯拉不要王的保护,因觉得是出卖上帝的信任。但尼希米要。这是否指出尼希米不信任上帝呢?嘉信博士认为不是。当然尼希米知道这王是曾下令推翻建造工程,他想王投入工程,当敌人又想再一次将工程推翻的话,到时王已投放极多资源和人下去,王就不会停止重建工程了。尼希米是敏锐分析状况,善于计划,可采取即时的适当的应变步骤。他在过往四个月里,他不单是祈祷,也有是不断的思考和计划,和不断定下策略。 有些事情是永远都是对的,有些事情是永远都是错的。但有些事情是有些情况是对的,有些情况又是错的。《加拉太书》第二章,耶路撒冷的人想提多受割礼,保罗说不可以。在《使徒行传》里保罗又带提多行割礼。有人会说保罗是墙头草,是两面人。但事实上,保罗的做法是出自一个深刻的原则,就是——如果要某人行割礼,而又意味著行割礼才可做基督徒的话,保罗说绝对不可以。因为他坚持主耶稣基督绝对足够使人得救。任何影响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能力的事,那是绝对不可做。但如果不行割礼的提多和保罗可以在会堂自由进出的,那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要视乎他的行为判别有没有对错的话,那是没用的,要留意其背后的价值。 同样,保罗接受腓立比人的捐赠,但他拒绝人给他钱去服侍。保罗有数个原则是他行事为人一直持守的。其中一个是腓立比人慷慨,他们想支持保罗的福音工作,对福音工作很热忱;但哥林多人给别人银钱背后是觉得自己比起别人重要。那时有很多传道人和教师,他们口才好的话,要收很多钱,他们可以收取很高的金额,所以官员的子姪都送到教师们那里教。但保罗强调福音是免费的,不收一分一毫。哥林多人认为保罗不收钱,代表没有价值——于是钱的价值就成为一个人价值的根据。当时保罗十分注重福音被传开,腓立比人支持保罗正正因为福音可被传开,但如保罗收了哥林多人的钱,反而会阻碍福音广传。保罗的行为看似矛盾,实是持守福音要被传开的原则。 在圣经中有很多这些例子。当时以斯拉十分小心保护他对上帝的信任。而尼希米要让壬插手,让工程的后续作准备。当然尼希米不断思考,不断计划和不断祈祷,而他相信上帝的保守。结果最后十分好,但尼希米身处其中的时候,他是极其惧怕。历史中,很多人因见证主而被收监和被杀,但也有人什么事也没有发生。雅各因见证被希律所杀,彼得却被救出来继续服侍。同样的城市,同样的逼害者,同样的死亡威吓,一个殉道,一个成了十二使徒之首,无论那一个情况下,上帝的旨意也必然成就。这两个例子是上帝的旨意也必然要遵守。这是上帝的天意的难测。我们将自己放在上帝的旨意面前,我们都不知会怎样。 一个青年在有伊斯兰教的背景下归主的。他生活在中东的国家,他曾坐过监,他曾被打,受害,他最终被释放,他收到消息政府会派人再将他收监。有一次有警察截停了他的车子,原来是他的车尾灯坏了。但警察说要看他的驾驶执照,但他知道一旦出示驾驶执照就会被捉回去坐牢。他就说了谎,给了假的名字和驾驶执照,这年轻的基督徒之后就走了。他心里极其愧疚,他之后停车在警车后,向警察道歉,承认自己说了谎话,更把把自己最珍重的《圣经》给了那警察。那警察很喜欢,与那年轻的基督徒谈及福音的话题,那警察更打开《圣经》阅读。这故事的结局可以是坏的,可以有雅各的遭遇,但相信有上帝的保守,因为一切都是不可测的。 尼希米不会说自己计划周详,而是承认结局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的(第八节)。人在上帝面前不能自夸。亚达薜西王派了军队保护尼希米,到了目的地后仍遇上了敌人。这让人想起以斯帖相信上帝难测的旨意。

今天的基督徒出去向朋友做见证,也许也需要很大勇气,靠著祈祷并关注上帝子民的需要。人可以去思考如何去计划,但同时要完全降服于上帝难测的旨意下。如果结果是不好的话,上帝仍可让人在受苦后有更美好的旨意。有些旨意是直到永恒仍未看见的。所以上帝会因为人这样做而允许人。所以,尼希米是一个面对上帝难测的旨意,他仍继续有耐性地去计划。 二. 藉自己的智慧和与人合作(第十一至二十节)

嘉信博士指尼希米是"适当地低调",到达目的地后休息三天,并没有时差的问题,也需要休息三天。他与数个信任的人在晚上出发,他没对任何一个人说过上帝在他身上的心意。他的计划最终也是来自上帝。他的智慧就是没对人说,因为知道自己族人也可能与敌人有联系。他在观察场地,不断写笔记与计划,收集资料后与当地人见面,他预备好之后仍是低调。

但同时地,他的领导表现自己是能与人合作,他把所以领袖聚集,兴起他们成为建城墙的人。他说"我们"建城墙,是一起参与建城墙的工作。他强调上帝施恩的心会帮助他,也有从王而来的承诺。他必须得到当地所有领袖支持,单单靠他一个人是建不了城墙的。他相信上帝也在作工,因为上帝在王的心里动工,也在当地的领袖的心中动工。所以他表现出包容性的合作态度。 最后,他完全不理会敌对声音(第十九至二十节)。有敌人蔑视尼希米,指责尼希米想造反,指责犹太人想背叛。这里看见尼希米小心参与上帝的重建计划,他不想去回应反对他的人。即使他回复敌人的时候,他说,上帝会让他成功,他们是上帝的仆人,是上帝让他成功。是上帝让亚达薜西王在重建城墙的事上插手了,他在地上画了一条线,不想让外邦人插手。因为耶路撒冷是上帝之城,在旧约的时候,耶路撒冷是上帝圣殿的城,是大卫王所住的地方,是上帝让子民去到那里罪得赦免的地方,是王要来的地方,是最终将会来的王。 总结

尼希米若与以斯拉相比,尼希米不像以斯拉这类型的教师或传道人,但尼希米是创业家或策略者,但以斯拉并没有鼓动人去重建城墙。

有一点很重要,要相信每间教会需要一位忠实宣讲上帝心意的牧师。在分析、策划的工作是传道人负责的,但不是每位传道人都在行。我们需要明白以斯拉需要尼希米,而尼希米也需要以斯拉。而尼希米与以斯拉都需要明白,一切的工作都是上帝的。他们的心是被上帝感动而去工作,有成果的话要感谢上帝的恩典。

在五旬节的时候,上帝兴起彼得,在特别的情况下兴起了保罗,让保罗思考如何传福音给外邦人,才写出了《新约》的书卷。上帝认识我们每一个人,呼求每个人在各个角落为他工作,作为忠实的仆人,去作宣教士,上帝呼召一些人去思想、去组织团队,去实践计划、分析等。无论结局是好是坏,信徒仍要信靠上帝,因为主的旨意才会得以实现。嘉信博士说:"我会建立教会,地狱的的门不会胜过教会。" 嘉信博士带领大家祈祷:"慈悲怜悯的上帝,让我们不单明白祢的话语,也可以有意志实践祢的话,让我们有聪明智慧能明白祢呼召我们想去做的工作,而在过程中是绝对信任祢的恩典。在喜乐中,在祢莫测的旨意下,知道祢成就一切事情都是美好的,让祢的儿子得荣耀,让祢的子民得益处,让当中所听见的,赐给他们恩典,让他遵从呼召,以致他们像以赛亚一样,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奉主耶稣的名求。阿门。"

(本报推出港九培灵研经大会专题,每日即时更新,与信徒一起回顾每堂讲道内容)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