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對黃秋生、謝君豪、詹瑞文、劉雅麗、蘇玉華等舞台明星並不陌生,但背後培養出他們非凡才華的毛俊輝又所知多少呢﹖
被譽為「香港舞台教父」的毛俊輝已休演,轉而在背後調教演員。雖他在台上的風采已難得一見,但他的人生經歷儼然亦是一齣好戲。
出生在戰後的上海,毛俊輝經歷到中西文化交匯的繁華多彩,感受過中國上一代的文化餘輝。從戲迷父母所感染到戲劇熱情,令他終身與戲劇結上不解緣。當時上海流行各種地上戲曲,劇場演出紛繁,一流的舞台演藝、名家的精湛表演,啟發了他的戲劇天份。
十歲那年他隨父母來到香港,看不到內地的中國戲曲,卻但他對對舞台藝術的愛好有增無減。雖然父母明白演藝事業前路渺茫,為不讓兒子終身遺憾,他們暗暗節衣縮食為他準備了一年到外國讀戲劇的費用。
1968年他便踏上美國愛荷華大學戲劇藝術碩士的求學之路,後再考入三藩巿最大的劇院進修班,並被推薦到柏克萊大學的劇團實習。
戲似人生,一介毛小子在一次偶然下得到千載難逢的演出機會。雖只是飾演一名小兵,卻得到劇評特別讚許,因而能留在劇團參與演出,後來更獲聘在加洲一青年劇團成為演員、導演至藝術總監。
年僅27歲的他嘗到了人生的甜頭,但接下來的高峰低谷更令人喘不過氣來。毛俊輝說,當時美國百老滙作全國性遴選,要為一齣大型音樂劇正尋找亞裔演員。在眾多參選者中,毛俊輝竟被挑選為那幸運兒。「但是幾幾個月後,當我興高采烈地到達紐約正式參加排演之際,噩耗忽然來臨。因為我仍未得到居留證(綠卡),演員公會禁止准許我演出。」「那一刻,就仿似天堂掉進地獄。」 ¬¬ 他緊緊抓住了導演這根救命草。幸好,導演了解他的背景,知道他有藝術碩士學位和豐富演出經驗後,認為他是不可替代的人,於是幫助他申請居留證,最後他又從地獄回到天堂,參演了由百老滙第一把交椅導演、編劇、作曲所製作的《太平洋序曲》,在百老滙巡演191場之多。這短短的一年半,戲劇性的起跌,令他和舞台結下更深的緣。
「演出多了,人也成長了,就更明白無論是人生如戲或是戲似人生,夢想、奮鬥、際遇和別人的幫助都是環環互扣,缺一不可。」
85年香港演藝學院成立,他掙扎下離開多年成長的美國,重返自己成長的地方,開始用自己的語言演繹自己的文化、生活和故事,並幫助別人展開夢幻的人生。「我對教學有著如火一樣的興趣,對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完全是樂在其中,甚至是樂此不疲。我的學生如黃秋生、張達明、謝君豪、麥兆輝、詹瑞文、劉麗、蘇玉華、潘燦良等,分別在舞台、電影和電視圈得到成就,這都是作為教學者最大的滿足和回報。」
在演藝學院渡過了15年後,他成為香港話劇團的藝術總監,事業更上一層樓。就在這時,他再面臨人生的更切實的另一次打擊。
2002年10月晚上排劇完畢如常疲乏地回家時,突然胃痛得厲害,嘔出一塊又一塊的鮮血,把身上襯衣染得血紅。送院檢查後,證實胃部有淋巴腫瘤,並且開始擴散,必須把整個胃切除,並要做多個月的化療。
談到信仰,毛俊輝在患癌前三年成為基督徒,但原來他早在小時候從教會學校認識神,更認為上帝是一切美善的源頭。但青少年時感覺世界太多罪惡和不平,認為信仰飄渺,於是走進了戲劇世界,在裡頭建立自己的美好世界和人生,但背後則有避世之想。到92年認識了現時的太太、身為歌手的胡美儀,她讓他認識到上帝那真實和永恒的大愛,後又從《聖經》明白到人雖然有罪,也會作惡,但靠著信主可能得赦免和改過,並明白到要真真實實的依靠這位美善的神,從此他的生命與上帝連上。
在與癌搏鬥期間,他與太太一起禱告讀經,得著支持,有力量走過死蔭幽谷一樣的疾病。當他知道自己治愈機會只有三成時,太太提醒他:生命在神手中,只有祂能醫治,人只能謙卑依靠神,結果伴著那「七成的禱告」他得著醫治。他感慨:「一直以來,我都在指導舞台的演出,沒料到這一次在自己生命的舞台上,卻是由人支配。但後來我又發現,原來神才是導演。」他又笑說自己成了「無胃」(與「無謂」的諧音同)之人,除飲食要稍加注意外其他一切如常,值得感恩。
經歷大病之後,他感到更要善用神給他藝術方面的特別資歷,讓更多人重視香港以至大中華的藝術文化。他更期望將來可以拓展更多空間至北京、上海、日本等地。
他最後說:「從前我以為舞台就是要將世界演繹出來,原來真實的舞台就是這個大的世界。你我其實也是演出者,神才是我們生命的導演。在餘下的日子,我希望能夠把自己的角色在神的帶領下,演得更加精彩。」

(本文題材源自香港院牧事工聯會11月份《慈聲》毛俊輝的經歷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