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贫穷国经济引发人道危机
施达基金会早前制作影片探讨世纪疫情对贫穷国家的影响,贫穷国面对的困境有别于富裕国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学者、施达基金会董事冯韵儿在影片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发展中的国家带来三重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经济危机、人道灾难危机。
她指,经济危机涉及从事非正式工作贫穷国家人民,遵守居家令时,变得手停口停,自己和家人挨饿。贫穷国家的经济来源自旅游业、石油矿产等,疫情影响物价下降,当地人生计出现问题,经济危机转变成人道危机。
联合国报告指出,今年贫穷人口达到1.3亿人,该群体达到严重饥荒边缘,有30多个家将会出现饥荒,新冠病毒引发人道危需要正视。
善用权威网络发布防疫资讯
此外,施达基金会在今期《呼声》刊出专访讨论国际扶贫发展事工策略。疫情持续大半年,富裕国忙于应对自顾不下,金钱与物资援助贫穷国也减少,国际机构以往的救援策略需相应调整,应付疫情不只是靠物资供应,而且知道如何传送。
施达署理总干事陈佩诗在专访中表示,社区领袖在信息传递占重要位置,在贫穷社区内奉行"传统型权威"。一些地区未必有很准确的资讯,但是居民很相信传统权威,如果扶贫工作者找到这些权威人士(如宗教领袖或酋长),作出介入可以帮助居民在公共卫生的行为与心态上作出改变。因此,救援者的眼光不应只放在防疫物资的援助,而是协助社区辨识及联系已有的资源及网络。
施达基金董事冯韵儿也认为,经此一疫大家察觉人命比国内生产总值更重要,期望疫情之后,援助弱势的心态继续延续下去。富裕国家依赖 国内生产总值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指标,在今次疫情给社会领袖反思追求生产能力重要还是人的价值。
基督徒群体守望远方的贫穷人
对于香港信徒来说,贫穷社区距离我们遥远,在关心贫穷国民的时候可做的有几方面。陈佩诗指出,首先对当地人民的情况有感动才说得上有行动,我们未必亲身去到贫穷的国家才有感动,可以在生活上接触到的贫乏人给他们关心也感受到贫穷生活是怎么一回事。
冯韵儿认为,在疫情之下,我们第一次面对社区集体焦虑、创伤、失业和经济萧条,就是一个机会体会贫穷地区人民日常生活和景况,还可以透过书籍、记录片等,多一点认识贫穷地区居民的状况。她强调,怜悯除了感觉还包括认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