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落心灵到喜乐家庭 屈伟豪﹕忠诚婚姻是关键

从失落心灵到喜乐家庭 屈伟豪﹕忠诚婚姻是关键
屈伟豪博士。(图:基督日报/ 郑嘉杰)
由2004年的天水围一家四口灭门案至去年两宗逆子携友弑父母悲剧,家庭惨案在十年间屡见不鲜。近年"宅男宅女"、"隐闭青年"、"怪兽家长"等负面标签层出不穷,加上贫富悬殊问题,家庭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

柏褀城市转化中心于5月14日在播道会港福堂举办"转化城市:从家庭做起⋯⋯"研讨会,邀得伯特利神学院教牧辅导教授屈伟豪博士,分享教会在家庭守望扮演的角色。

成长缺陷致关系破碎

屈伟豪博士指,香港约有22万人处于离婚或分居状况,每年新婚夫妇中约两成为再婚者。令人忧虑的是有六成婚外情年轻化、有一成四男士经常嫖妓,社工和辅导员需处理大量家庭暴力个案。而家庭问题亦令青少年情绪大受波动。

屈博士续说,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对人格发展影响深远。即使这些年青人信主,长大后事业有成甚至担任教会领袖,童年阴影也如影随形。反应过敏、思想主观、自我中心等缺点往往是成长岁月留下来的疮疤。这些问题对婚姻关系自然首当其冲,亦令他们在职场和教会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更严重的是自我形象低落。"在我处理的辅导个案中,有受助者自我标签为『负累』、『多余』,甚至『贱如冀土』﹗"

屈博士慨叹,负面情绪和跨代家庭问题蔓延都市,加上高科技令人偏重即时享受,从而失去培养感情的耐性,"例如一家四口同桌晚缮,各人却只顾垂头玩智能手机,这样又怎能建立亲密关系呢﹖"

按生命阶段作贞洁教育

身处节奏急促、人际关系冷漠的香港,屈博士认为教会有责任本著基督真理去转化城市,更新转变以尽力贴近上帝设定的救赎目的。他认为要从最基础的人伦单位──家庭著手。他建议牧者要推广贞洁婚姻的核心价值,包括为信徒作婚前辅导,定期举办夫妇营,举办亲子关系讲座等,甚至设立危机应变机制,为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妇作出即时支援。

除了发展家庭事工,屈博士亦建议教会为恋爱中的信徒作贞洁教育。在现今世代社交界线尤其模糊,牧者更要教导信徒洁身自爱,"我认识一位住在公屋的男孩,他每晚都睡在客厅。每当女友夜宿,他的父母竟然让出睡房,让这对情侣大被同眠﹗"

事工设计宜兼顾家庭乐

屈博士又建议教会慎思事工发展的优先次序,在有限资源下平衡宣教事工与家庭团契的比重。他又批评部分教会过于强调事奉,以致信徒分身不暇,影响他们与家人的相处,"很多信徒平日没有时间与家人培养感情,在教会更成为『周日寡妇』。以我所属的教会为例,在某年佛诞举办的义工活动中,传道人不允许我的女儿随行。更可笑的是教会居然在某年情人节开执事会﹗"

谈到团契生活,屈博士认为教会不应只按年龄划分团契,也要顾及信徒的婚姻状况,"我认识一位40岁单身信徒没法投入中年团契,原因是团友皆是夫妇﹔也有单身信徒适应不了成人团契而继续担当少年团导师,这无疑会窒碍他们的生命成长。"

另一方面,夫妇俩生了小孩后难以兼顾教会生活,屈博士建议教会另设部门负责托管孩童,让夫妇能安枕无忧。

标准工时有助家庭关系

社会政策方面,工时长令雇员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减少,惟香港至今仍未就标准工时立法。屈博士认为,基督徒雇主宜本著良心为雇员制定合理工时,让他们有时间与家人相处。

屈博士又认为,虽然亦有教会推动政府立法保障雇员权益,但基督教团体向来在社会服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所以教会若愿意投放更多资源在社区关顾,让区内居民有机会接受教育与辅导,就能实践守望城市的使命。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