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光与盐——探索近代中国改革的十位历史名人》的其中一位作者从美国远赴中国,与当地的学者一起交流,就中国民族如何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深入探讨。
据中国《福音时代》报导,现为弗吉尼亚州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研究教授、世华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的作者李可柔(Carol Lee Hamrin)日前在北京举行题为"寻找失落的传承"的交流会,并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后导师何光沪及其夫人、中科院宗教研究所的石衡潭博士等嘉宾出席。
李可柔介绍《光与盐》一书的内容,包含了宗教与公民社会、基督教世界观和现代性,以及中美社会和文化交流史三个主题。
李博士是中美建交后首批来到中国的美国人之一,因此她对于两个国家的比较历史甚有研究。按照历史的次序,她解释了十九至二十世纪在美国和中国所发生的政治变化如何影响到基督教的发展。在纷乱的大环境背后,李博士指出,仍有一些杰出的华人基督徒在默默地为步向更美好的中国而奋斗。
《光与盐》一书中,就有其中十位人物的故事,有的是教育、医疗、媒体、外交领域中的先驱,有的是妇女运动、民事机构和社会工作的领导者。他们带著一颗服侍的心,以卓越的职业技能,顺服上帝的呼召。
十位人物分别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幼童留美"奇迹的创造者容闳;"清华"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中国医学界最早留学美国的女医生之一石美玉;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杂志主编"儒者基督徒"范子美;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第一位华人总干事丁淑静;西南联大校长、著名教育家梅贻琦;中国现代妇产科医学奠基人之一林巧稚;华中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韦卓民;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吴贻芳及中国平民教育(乡村建设)第一人晏阳初。
十位杰出人物的影响不限于中国本国,也达到国际的层面。作为哲学家、教育家的华中大学校长韦卓民,曾代表中国基督教协进会多次参加国际会议。他也是首位最早提出"普世基督教"概念的人。目前,这已经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
争取女性平等权利的吴贻芳也是佼佼者。她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会议,例如于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印度举行的国际宣教大会等。1945年,联合国在旧金山成立。中国派出了10人的代表团,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四名女性之一。
回应作者李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何光沪教授坦言,过去中国人对于外国历史的人认识过分片面,今天随著中国在世界地位上的崛起和提升,中国人有需要"确实地全面了解历史",特别是"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互助的历史",当今无数国人忘记了,或根本不知道历史的这一面。
"在中美关系对全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美好明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何博士说,《光与盐》一书向读者展现的就是这段失落的历史的图画。
何博士相信,中国开放改革仍然是"未竟的事业"。他说,"为了继续未竟的事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需要学习这些信心伟人留下的舍己奉献的高尚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让他们爱人如己,在流俗腐败的环境中抵制腐蚀、抗拒不义、寻求人生真谛和历史亮光。"
何博士特别向现代中国有幸能够识字读书的年轻读者推介《光与盐》,鼓励他们"不但要读这本书,更要深长思之,并且起而行之",参与到中国的改革大业当中。
《光与盐——探索近代中国改革的十位历史名人》,中国档案出版社,定价人民币28元。中国书店有售,请参考网站: http://www.guangyuyan.com 及http://www.zdlboo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