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等机会委员会委托中大亚太研究所性别研究中心进行名为"性别定型及其对男性的影响研究计划 2011"的社会研究,该研究计划于2011年访问共340名男女,并向71名18至70岁各阶层的男性进行焦点小组研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显著地在财务问题、亲密行为、性取向和成瘾行为上感到困扰。他们在家务分工和表达感情方面与伴侣有共识的比率显著地较女性为低,也显著地在处理心理压抑方面的技巧上较为薄弱。而且男性比女性在社交支援上显著地较弱,最大原由是男性较不倾向拥有一些深交朋友去提供援助。
小组研讨结果显示本港现今不同年纪的男性仍然抱有很多传统的性别观念,传统和转变的想法常常并存。在小组中无论是中产或是基层男性,他们都把工作与男性身份挂钩,工作使男性可以肩负起传统性别规范对他们要"养妻活儿、供书教学"的要求。甚至有男性认为要使家庭和睦,男性一人的收入足够支持全家人的生活是必须的。
除此以外他们认为男性不但要有能力照顾家庭,他们的能力还要比妻子高,才算是真男人。在要与其他男性竞争比较和时刻鞭策自己超越身边的女伴的氛围下,未能符合期望的男性就会觉得没有面子,自尊受损和自信心受打击。
此外男性不满女性在求职、薪金水平上加剧竞争,认为男女权力和地位的高低仿如公园的翘翘板:当一方权力提升,就必然代表另一方的权力下降。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已经造成他们社会地位的下降,令他们忧心男性权力不断消减。香港男性面对种种来自社会、经济及传统性别意识的压力,认为男性没有得到任何社会政策上的支援,也认为社会政策仍然默认女性为弱者,一面倒偏袒女性,未有为成为"弱势"的男性提供保障。
因此,平机会就这次社会研究结果建议在教育﹑大众传媒和社会服务政策等不同层面,提倡"性别平等"观念,从而使社会在倡议提升女性地位的同时,亦应兼顾到男性地位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