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买楼成了抱负

作者:廖长仁 取材自歌邻基督教会网站 刚过完圣诞,接著就到新年,如果问香港的年青人有什么新年愿望,对未来有什么期盼,相信答案大概不是什么世界和平之类空泛的愿望,而是一些实际得多的想望。事关一份今 个月中公布的调查显示,不少年轻人最大的心愿就是买楼置业。 调查报告由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在今年8月至10月期间所做,透过网上问卷、电话调查及聚焦小组,访问了近千名16至35岁的年青人。报告结果显示,受访年轻人的个人及事业抱负颇 为实际,有高达五成七受访者表示,未来10年最大的抱负,是买楼,四成人的抱负则是要赚到第一桶金。 如斯实际的抱负,相信是不少地产商、银行家所乐意见到的。因为社会上有越多拥有买楼抱负的新一代,表示楼市的客源有持续充足的供应,确保楼市继续畅旺。这个现象,对一 些政府高官亦有多少的鼓舞作用,事关在我们今日的社会,楼市升跌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楼价一升,地产商、发展商、经济分析员欢呼咩嘢经济畅旺,日日唱好个市,政府亦 能够向市民夸耀推动经济的成果。 其实在不少的商业城市,都是以这个逻辑去向小市民去灌输何谓经济繁荣,问题是作为一个打工仔,在这种对经济繁荣的理解中生活又觉得有几幸福呢?楼市好,经济好,物价又 跟住上升,小市民的个人经济是否真的畅旺也起来呢?在东南亚有些城市已出现供楼供两代。阿爸供层楼供到退休都未供完,就将一份其实仍属于银行的祖业交给阿仔,由阿仔继 续供下去。亦有不少人为了供楼,要做一份正职两份兼职,每日见老婆仔女清醒、有精神、唔烦躁的时间加加埋埋可能都不过15分钟。凡此种种的现象,对小市民都不一定是健康 的。智经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只有15.4%的受访者将贡献社会视为己任,计划生儿育女和结婚的不足两成。这些都是将注意力过份集中在赚钱买楼所会出现的现象,对一个人整体 的成长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 该报告出炉后,有人就为年青人抱打不平,指报告将港青抹黑,标签为"向钱看"、现实、无责任感,欠缺理想。不过塑造出以买楼作为抱负的年青一代,反映的其实不只是年青 人的问题,而是更深远的社会问题。新一代是否有敢于冒险创新的勇气;有愿意为大我摆上小我的精神;人生有努力赚钱以外的空间,多少是跟社会的风气以及上一代的灌输有关 。要打造一个有创意动力、有人情味、有承担、有视野的社会,就视为我们今日为年青的一代塑造一怎样的社会现实给他们去成长。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