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於4月28日發佈,中國內地普查登記人口已達13.39億。除了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之間,人口淨增長7000餘萬人。港澳台及外籍長期居住人士過100萬人。
今年的人口普查仍然沒有將「宗教信仰」納入普查內容, 從這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數據中,人們究竟能夠得到些什麼信息?政策會作哪些相應調整?這些信息日後將如何被使用?未來在教會及信徒以及基督教機構中相信將有很多探討。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國大陸總人口為13.39億人,相當於4個美國總人口數。計入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數據,全國總人口13.7億人,人口基數龐大。人口增長率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平均增長率下降0.5個百分點,國內人口增長處於低生育水平階段。這主要是受生育水平不斷下降、遷移流動人口增加、年輕人婚後獨立居住等因素影響。這些因素也是過去十年來中國社會一些重要的變化趨勢。
普查中關於城鄉人口比例、流動人口增多的數據也值得關注。數據顯示出,現在城鄉人口接近持平。在過去的10年間,中國城鎮人口比重提高13.46個百分點,是人口從農村向城市轉移速度最快的10年。
2010年全國常住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已非常接近,城鎮人口為6.6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是 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億人,佔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了2億餘人,鄉村人口減少1.3億餘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指出,這些數據說明10年來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在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另外,人口遷移數據顯示,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億人,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21 億人,同2000年相比增加1億人,增長81.03%。沿海發達省份的常住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增加,內陸欠發達地區的常住人口佔比下降,更多人口從內陸西部往東部發達地區遷移、流動。
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答記者問」中,馬建堂說明:這次人口的普查數據反映出我國人口、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著一些矛盾和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在加快,二是流動人口的規模不斷擴大,三是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例偏高,這些都會給國內人口、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在這次普查中,居住在國內境內並接受普查登記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234,829人、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21,201人、台灣地區居民170,283人,外籍人員593,832人,合計1,020,145人。
上述特別行政區及外籍人員是指普查標準時點,在中國境內居住三個月以上或能夠確定將居住三個月以上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但不包括出差、旅游等在境內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