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是「英文」教會,實Island ECC 成員中有85.6%是華人,其中60%以廣東話為母語,其次是英語和國語。然而服侍人員以外籍人士為主,主要使用英語進行溝通。該教會成立超過20年,1999年從ECC分拆出來成為港島的分部。
當年,教會租用灣仔會展等場地進行約180人的團契及崇拜活動。2007年,Island ECC成為獨立教會,現有約3,000名會眾,租用鰂魚涌英皇道一所甲級寫字樓的六層樓作為會址。未來新光戲院舊址將成為教會的固定聚會點。主任牧師Brett Hilliard指購入新光戲院不僅為教會節省開支,還為教友提供安定的聚會場所。 他向媒體透露,購入新光戲院後計劃推出一系列事工。新光戲院作為大眾熟知的地標,將方便教會為社區服務。計劃包括擴充新光劇場,使其成為可容納更多人的禮拜堂,不僅供教會使用,還將開放給社區的長者聚會,並歡迎不同團體租用,如樂團開音樂會、學校舉辦畢業禮等。
另一計劃是將新光戲院上方被棄置多年的樹人幼稚園舊址重建,改造為Marvel Ministry,專門為SEN兒童及青少年提供一對一義工托管服務。Marvel Ministry事工源於10年前,由Brett的太太、曾任兒科護士的Shannon主理,初衷源自他們現年廿三歲的兒子。義工「Marvel Buddies」經由Shannon配對,並接受醫生和專業人士的訓練,將在特別設計的房間內一對一照顧SEN兒童,讓照顧SEN兒童的父母可以在周日早上獲得休息和參與崇拜的機會。目前,該事工已服務約70個家庭。 未來的「新光戲院」將全天候運作,為有需要人士提供不分晝夜的幫助和關愛。Brett Hilliard牧師解釋:「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時運作。24小時是一個概念,讓有需要人士不分晝夜獲得幫助及關愛。」 Island ECC並非首間購入戲院將之轉型為基督教團體使用的教會。2012年,葡萄藤教會進駐位於灣仔巴路士街29號、建於60年代末的京都戲院,部分空間租予咖啡店,為街坊和教友提供聚會場所。
位於銅鑼灣摩頓台的播道會同福堂前身為上世紀60年代的老牌新都戲院。1990年代末結業的新柳街金門戲院改為基督教豐盛生命堂。沙田平安福音堂前身為雅都戲院,而上世紀80年代的北角金鴻基戲院,現由本地另一間英文教會ICA基督教國際神召會租用, 昔日的戲院如今已轉型為教堂,靜靜地佇立在街角,外牆上懸掛的十字架背後留下舊戲院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