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8月10日第159封代禱信
=======================================================
「現在,耶和華,我們的父啊,你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土,你是陶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 (以賽亞書54:8 – 直譯希伯來文聖經)
【經文解釋 (上)】: 謙卑與依靠:這段經文呈現先知代百姓發出的心靈呼喊:在困頓與悔罪之中,他們承認自己無力掙脫困境,唯有轉向那位兼具為父心腸與創造威能的神。經文交織著對神聖憐憫的渴求與對生命重塑的盼望,在認罪與信靠之間,展開一段動人的信仰對話。 雖然前文多提罪孽與審判,但這裡流露出認罪後對神未放棄子民的信心,求主像陶匠重塑破碎之器的呼求—恩典勝於刑罰。 主權與自由意志:「陶匠-泥土」意象在聖經中反覆出現(如耶利米書18章),象徵神是主權的神,人須完全順服和信靠祂的計劃與修剪。
【阿MO在經文中的體驗 (上)】: 阿MO的創傷與治療經歷,與以賽亞書64:8所呈現的靈性畫面高度契合:處於極度脆弱與無助之際,選擇信靠創造者(父、陶匠),相信祂能憐憫、重塑、更新,並在創傷中成長,學習謙卑與盼望,擁抱重生的可能。這不只是身體治療,更是心靈上的煉淨與信仰的深化。
(一) 啟言 (Mo):那些被忽略的隱形挑戰 1) 面對前沿醫療費用的挑戰: a) 在香港這座繁華都市,我們享受著相對平民化的醫療收費,卻也承受著醫療資源嚴重短缺的現實。當遭遇嚴重創傷或重大疾病時,那些能帶來治癒希望的治療方案,往往標著令人望而卻步的天價,讓許多患者不得不向命運低頭。私家醫院自負盈虧的運營模式,更要將這些高昂的醫療費用合理化。
b) 阿MO的求醫之路:事發後的頭三個月在公立醫院渡過,隨後便轉入私家醫院,開始了傳統脊椎創傷治療的「續命」階段。若非當初有關方面口頭承諾承擔醫療費用,我們恐怕難以支撐至今,對此我們深懷感激。
c) 若當初僅侷限於香港的治療方案,阿MO的康復進程或許早已止步。然而天無絕人之路,近兩年全球脊椎創傷醫療技術突飛猛進,猶如黑暗中的曙光,為阿MO照亮了新的希望之路。更令人動容的是,諸多站在醫學前沿的仁心醫者,無私地將最新技術傾注於他的治療之中。過去半年來,我們已見證阿MO身體出現令人振奮的突破性進展。如今,第三階段的創新療法即將啟動,我們誠心祈盼:願這些尖端醫療技術能在他身上創造更顯著的療效,更願治療所需經費能及時到位,不致使進行中的治療停止,讓希望的曙光因資源匱乏而黯然消逝。
2) 往後治療和生活的挑戰 a) 過去兩年多以來,阿MO的日常生活起居皆需他人協助,無論是個人衛生清潔、衣物鞋襪更換,抑或是留長後的頭髮護理(連簡單的修剪安排都成問題)、手腳指甲修剪、身體瘙癢處理,乃至坐臥姿勢轉換等基本動作,皆需勞煩他人。所幸醫院內備有完善的輔助器材,能為傷患者提供便利。
b) 若未能接受先進治療,便只能返家休養,此後僅能定期回醫院進行簡單的復健運動。如此一來,家中環境勢必得全面改造,以營造適合創傷患者生活的安全空間。
3) 守望禱告 a) 懇請您與我們一同感恩,為阿MO仍能獲得持續治療的機會獻上感謝;更祈求上主眷顧,讓即將開展的第三階段各項治療能得著最妥善的安排,每一步都蒙恩典引領。 b) 誠心祈求,願新階段治療所需的一切資源都能及時備齊,求上主預備通達的道路,讓醫療費用不再成為康復的阻礙,反而見證恩典的供應從不遲延。
(二) Mo爸媽:【生命經歷體驗分享】
1) 我們日夜奔走在醫學的邊界線上,為阿MO探尋每一寸希望的微光;同時卻要扛起那些無形卻重若千鈞的心靈枷鎖,如同在濃霧彌漫的荒原獨行。有時,連最簡單的呼吸都變成奢侈,現實的巨浪更是一個接一個打來 -- 那些必須立即決斷的難題,那些稍縱即逝的治療時機,都在無聲地催促著我們。
2) 而信仰,始終是長夜盡頭那盞不滅的燈。三年來,它以最溫柔的方式,將世人眼中的「絕境」,編織成我們腳下的「生路」。每當精疲力竭跪倒在地時,總會被一雙溫暖的手輕輕扶起,將我們破碎的祈禱,重新轉化成前行的勇氣。
隨著阿Mo 治療過程的變化,我們深刻體會到上帝無條件的愛與拯救大能,更感謝神和你們的記念 - 「159:那些被忽略的隱形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