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勇气——宣教中的信心功课

单纯的勇气——宣教中的信心功课
缺乏信心的原因, 往往是"太聪明", 聪明到以为自己考虑得比神更周全。
信心,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信息,也是基督徒生活重要的操练,更是投身宣教不可或缺的要素。

希伯来书十一章1节说:"信就是对所盼望的事的把握,是还没有看见的事的明证。"这句话对你有多大的意义?是否只意味著天堂真的存在?抑或你个人对神的某些期待?还是只是你迈向自己理想的强心针?……从该章接下来所陈述的信心英雄故事看来,信心显然是神子民生活的一种特点,应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亚伯的信心表现在他献上更美的祭上(十一4),挪亚的信心表现在他未见时就按照神的吩咐造了方舟的行动上(7节),亚伯拉罕的信心表现在他未知何往而顺服(8节),以及单纯的听从神的吩咐,将自己年老所生的唯一儿子献祭(17节),摩西的信心现在他宁愿舍弃皇宫里的荣华富贵,去承担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艰巨使命(24~29节)。

这些例子清楚显示几个真理:一、信心不纯粹是一个抽象的信念,它必然带著具体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反映出我们真的相信神的完美;二、圣经的信心和一般理解的"自信心"不同,它是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更不是将自身的期待套在神身上,"勉强"祂成全我们的工具;三、信心的伟大,是因为我们相信的对象伟大,而不是信心伟人有什么过人之处。信心伟人本身的条件不比其他人更好,但他们愿意放弃自己做主,将生命交给真正掌管生命的主。换言之,神既然是如此可靠的神,活得像这些伟人一样,才是神子民该有的样式。我常常觉得,基督徒的问题往往不是不够聪明,而是太聪明!聪明到失去了对主的单纯,聪明到以为自己的观察比神还要准确、自己的方法比神更优越、自己的考量比神周全。

我曾经在《年轻宣教人必修的十门课》一文中提出信心是必修课之一,也简略提到了本人一点点的信心经历,本文愿意针对这个主题,更深入地分享我们夫妻在宣教旅程上所的操练,以证明差派我们的主,真是值得我们信任到底的。

信心顺服神的感动呼召

我们夫妇于一九九七年开始踏上全时间宣教。那时,我们只是男女朋友,常一起参加教会的宣教活动和短宣,蒙召的感动越来越强烈。那一年,我们都已经从美专毕业,分别在平面设计公司和服装设计公司工作约九个月。我个人非常喜欢我的工作,因为我的三位老板是基督徒,对我很好,而且他们是顶尖的设计师,在他们底下工作学得很多。然而,我的内心却抑不住宣教的感动。在服装设计行工作的竹玲也说:"上帝好像在责问我,人最需要的是耶稣,为什么我还在满足人的外表。"我们一起祷告之后,双双决定辞去工作。辞职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要做什么。我们联络了几个宣教机构,但神都没有开路。后来透过认识的牧者的介绍,我们报读《金边宣教学院》,成为第一届的学生,准备在哪里接受一年基本的装备、吸取工场经验。

有人问我们是否有清楚的呼召?坦白说,有很深的感动,但若要求"百分之一百"清楚的呼召,实在没有。我们也从未向神这样祈求,因为蒙召的路,本来就是需要信心、顺服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十多年来,我们一点也没后悔,将来也不会,而且呼召在服事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清楚。

信心仰望神的信实供应

报名以后,我们按照学院所提供的资讯,各自找到了一间教会来支持我们的经费(不多,记得每个月只有美金一百二十元),可是万万想不到,就在我们出发之前,其中一间教会因故决定取消支持。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我们也无法另找到新的支持教会,只好凭著信心出发。在工场上,我们并没有刻意到处找钱,但在有需要的时候,神就会供应,使我们毫无缺乏地渡过了那一年。

一年之后,我们回国结婚。坦白说,对于一对家境普通、只在社会工作几个月的青年,在没多少储蓄的情况下,要结婚又是另一个信心的功课!我们尽量用最少的钱来筹办婚礼……感谢主,可谓简单却隆重。

为了吸取更多工场经验,我们决定婚后再回到宣教工场一年,当特约宣教士。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预算,并且寻求教会支持。在筹足经费之后,为了避免带太多现金在身上,我到银行去问跨国存款和提款手续,那家银行的职员很"自信"地讲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我们也很单纯地相信了她,把所筹得的大部份款项存入该银行。直到我们到了工场的同一家银行,才发现我们太信任她了!……那笔钱就这么"卡"在银行里,只好靠著带在身上仅有的现金过日子。

信心并不否定人该做一些事来解决危机,不过,人的方法真的很有限。我们知道常有短宣队从马来西亚到柬埔寨去,于是想到一个方法:向我母会的一位姐妹借一笔钱,托短宣带来给我们,等一年后我们回去再归还给她。那位姐妹是我们的属灵长辈,且一向来都很关心我们,她很快就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在接著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望穿秋水,接待了一队又一队的短宣队,那笔钱却总是有事故无法交到他们的手里。

一年快过去了,我们写了一封信传真给这位关心我们的姐妹,一方面谢谢她的爱心付出,另一方面告诉她,人的方法常会出差错,但神的信实供应绝对不误时……那笔钱就让她自己收著吧!的确,在柬埔寨的第二年,又是这样靠恩典渡过的。回国以后见到这位姐妹我们才知道,该笔数目对她而言并不小,当她接到我们请求时,心里很挣扎,最后还是决定从自己的定期存款中取出来,而且定意要奉献给我们的。不知怎么的,千方百计也无法顺利的把钱交到我们手里。当她最后接到我们的传真,告诉她不必再想办法将钱交给我们时,她知道那是神在操练她的信心……就好像亚伯拉罕一样,神要他献以撒,最后却没献成。

信心坚守神工人的见证

另一个印象很深刻的经历,发生在我读神学期间。那四年,我们周间在新加坡神学院读书,周末就到马来西亚南部城市新山去实习。有一次,实习教会连续三、四个月忘了给我们实习费(绝对不是他们亏待传道人,而是因为教会小,人人都有很忙碌的事奉),而我们夫妇也彼此达成协议,要效法戴德生——他在前往中国以前,曾在一个小镇的医务所当医生助手。有时候雇主会忘了发工资,戴德生也从不开口要钱。他曾写道:"到了中国以后,我将无依无靠,只能倚靠神,因此,最要紧的是,我必须在离开英国之前,先学会如何藉著信心的祷告,求神感动人来帮助我。"(John Pollock,戴德生与玛丽亚,页16~17)我们认为,这是神工人的生命见证。

有一个主日早晨,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夫妇身上的现金只剩下马币八元(当时约美金两元多一点)。奉献的时候我心里很挣扎:"到底要奉献多少呢!?"有考虑过奉献一半,但想到身上只存四块钱也不够两个人吃饭,结果,我全所有奉献了!有信心吧?不见得!其实那时候我心里有数,因为平时我们会帮教会买东西,我知道竹玲身上有七十多元的收据,只要事后向财政索回那些钱就得了。

那天下午教会有探访孤儿院的活动,弟兄姐妹在教会预备了简单的食物,解决了我们的午餐。忙完了一个下午,我们带著疲累的身体与傍晚时分回到了教会,肚子在咕噜咕噜的叫著,一下车我就问竹玲向财政索钱了没,她竟然忘了!糟了,晚餐怎么办?隔天早餐怎么办?回新加坡的车费怎么办?……我们心中带著这些疑问走进教会,竹玲一打开厨房的门,便发现下午带去孤儿院的食物遗留了一包在教会,那就成了我们的晚餐。第二天的早餐和车费都没有著落。

晚上,我们俩继续在教会做一些布置工作,直到十一点多,教会电话铃声响了,是教会的财政打来的,竹玲一拿起电话,对方第一句话就说:"我好像好久没有给你们实习费了吔!"多个月来,我们每一个周末都去教会,财政都没想起来,就在我们"山穷水尽"的时候,神就提醒她了!虽然已接近半夜,她还是托人把那笔拖延了几个月的实习费拿到教会给我们。

经过了这些年,我不敢说自己完全学会了信心的功课,但这些经历确实教我们更懂得专注于神的事工,而不是自身的需要。在面对所要到的工场、所要开展的事工,经济的考量不再是首要的,也不是决定性的。信心对我们而言,是把对神完美属性的抽象认识,化为实际的经历。

操练信心不难,单纯一点就是了。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