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冬冲击中小企 基督教机构吁联手突破困境

香港基督教机构协会(下称ACO)近日发布调查,探讨经济环境对基督教机构的影响。会中有份参与调查的机构分享了不同规模、类型的机构如何联合发挥更大的力量,服侍社区。 黎广泽(油践入心):硬仗变机遇 在油麻地区服侍基层社群的机构"油践入心"发起人黎广泽传道分享机构成立缘起。在疫情期间,社区面临许多挑战,许多街坊的需求持续增加,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福音的渴望愈加强烈。社区服侍的机会变得更多。 面对许多缺乏和不足,机构就像在打一场硬仗。对油践入心这样的机构来说,与其他机构的合作相当重要。黎传道用"打仗"、"打波"、"机遇"来形容:"机构就像一支足球队,每个成员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以油麻地区为例,该地区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包括长者、南亚裔家庭、吸毒者、性工作者和外籍家庭佣工等。虽然机构专注于服侍长者,但也看到了南亚裔家庭的需求,就要与其他专注于这些群体的机构合作。" 他举例说,机构每周二和周五去果栏收集水果,数量多到无法全部接收,于是联系其他机构和教会,将这些水果分派给街坊。这种共享不仅帮助了有需要的人,也让机构成为一个分享资源的渠道。面对困局,他认为机构应当看为契机,重新思考如何走出过去的舒适圈,更加主动地去分享资源与爱。 萧智刚(基甸事工):成本低是中小企生存之道 青少年福音事工机构"基甸事工"创办人萧智刚博士近五年来联络了60多间中小及微型的社福机构人员成立一个协会,发现社会经济不景气对他们影响不大;而刚出炉的施政报告大幅削减对社福机构的资助,对大型机构的冲击反而更大。 他解释,中、小及微型机构本身拥有各自的"生存之道",因著规模小、成本低,所以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财政,反而是忙——人手不足,同时要兼顾行政、营运和服务的工作。 萧智刚建议可以集合各机构的力量,共同关顾前线同工的需求。此外,规模较大且经验丰富的机构可以提供专业培训,协助小型机构提升营运效率。他还提到,机构可以考虑联合举办筹款活动,例如电影慈善放映会等。 许朝英(时雨基金会):从书室到基金会 宣道出版社荣誉社长许朝英是ACO创办人之一,提到当年与各机构联合创办ACO,面对大环境的危机,一起寻找出路,为明天预备。他分享了不少帮助机机的经验。早年在元朗开设的书室,现在已成为新界区重要的基督教书局。他本身也是香港出版总会创会会员,过往曾帮助一位弟兄出版书籍,并获得大奖及可观的奖金。 身为时雨基金会董事,他也协助不少团体申请政府的资助。这些年来担当多类型岗位的许朝英体会到:"不同机构各有恩赐,应发展本身机构的强项以协助教会的需要。" 杨陈惠敏(属灵探热针):少资源创造高成效 推动灵命成长运动的"属灵探热针"创办人兼义务主席杨陈惠敏博士在过去一年中观察到,社会对于寻求属灵引导和与神建立更亲密关系的需求日益增长。尽管面临经济资源和人手的限制,该机构的服侍范围不减反增。 在2024年,该机构的服侍次数超过200次,比2023年增加了4.5倍,服侍人数超过870人,约为2023年的2倍。服侍的宗派与堂会数目超过50个,总服侍时数超过400小时,是2023年的2倍,令人感恩的是,许多通过该机构的服侍得著福音。 她说:"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服务很难收取应有的费用,全靠义工和接受自由奉献的方式提供服务。然而,许多有心人和机构,包括教会、学校等,愿意跳出既有思维一同探讨并作出新的尝试,而合作的机构有些还是基督教机构协会以外的。" 罗杰才(努力试课程训练中心):机构名录+联合服侍 服侍自闭症及学障儿家庭 的"努力试课程训练中心"执行董事罗杰才牧师认为,ACO是一个大平台,为了吸引其他机构加入,他提出两项建议:第一,ACO网页容许上载非会员机构的资讯,甚至制作香港基督教机构名录,可以机构促进与ACO的合作,拉阔接触面并加深合作关系;第二,ACO可以作为中介人,联合其他服侍特别群体的机构,例如SEN儿童、独力照顾者等,他们需要支援。集合众机构的力量一起举办活动,也有助交流服侍心得。 相关文章: 基督教机构调查:46%对未来感乐观 9成半不会因财困停运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