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天父世界—探討如何提高教會環保意識

我愛天父世界—探討如何提高教會環保意識
古斌認為環保不是高深的議題,而是一種抗衡文化,不是展示給別人看,而是生活。(圖:基督日報)
我愛天父世界—探討如何提高教會環保意識
宣道會油塘堂傳道黃國維3、4年前開始提高會友社會關注意識,至今初見果效。(圖:基督日報)
減碳節能、少用膠袋、廢物分類、循環再造……這些環保有關的詞彙已隨處可見,隨著地球生態的破壞及資源的減少,香港人的環保意識不斷再教育。作為認同天父創造,有責任用愛管理世界的基督徒的環保意識又有多少呢﹖

據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剛出爐的2009香港教會普查,全港1055多間受訪教會中,只有166間在過去兩年有關注有關環保的課題,總佔全港堂會比率13.3%,遠遠不及對金融海嘯、色情文化、家庭問題等等直接影響個人生活或與私德有關的課題。

上周末,施達基金會「我愛天父世界——從關懷創造到踐行公義」講座上,基督徒抗暖聯盟代表古斌及宣道會油塘堂傳道黃國維分享了推動教會關注環境與氣候的經驗。

古斌:帶著欠債的心推動環保

古斌認為今天教會習慣於讀聖經、唱讚美詩等活動,但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像撒瑪利亞婦人一樣——放下水罐子出去見證。他認為環保不是高深的議題,而是一種抗衡文化,像傳福音等相類的宗教的經歷一樣是生活性的,不是展示給別人看,而是生活。

他提及去年推動「聖誕抗暖行動」時,發現教會難於接受。有教會牧者表示環境議題與教會所作的事工無關。他認為這情況在主流的福音派教會尤為明顯。但是他認為正如保羅說自己欠了福音的債一樣,對於環保的推動,他不止是頭腦上認為要作,而是帶著虧欠的心、有動力地去做。

堂會實戰經驗

黃國維認為教會將使命落定在傳道牧養、社會服務、宣教佈道等上面,似乎不容易接受「環保是福音」這樣的訊息。

他分享宣道會油塘堂在3、4年前開始滲入社關有關的教育性工作,如參觀社會福利機構、體驗飢饉、鼓勵會友參與政制諮詢、探討奧運、金融危機等議題。此外教會亦分享社會時事有關的代禱事項。如此幾年下來,他發現弟兄姊妹較容易接受社會議題可以是教會關注的一部份。

今年3月27日基督徒抗暖聯盟為響應「地球一小時」熄燈行動而舉行的燭光崇拜亦有信徒拉隊參加,認為顯示教會推動社會關注教育初具成效。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