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嗎哪膳工餐廳事工今年第11年,餐廳宗旨是透過餐飲服務,接觸及援助貧窮弱勢社群,成為社區與基督信仰間的橋樑。這是嗎哪第三間餐廳,分別在翠屏邨觀潮浸信會二樓,土瓜灣馬坑涌道地鋪。之前在深水埗亦曾設鋪頭,均為貧窮社區有需要的家庭及正接受政府資助的街坊提供熱飯。目前一年提供慈惠食物逾十萬份之多,平均每月8300多份。
老闆方達賢(Leo)表示大角咀區不少居民生活在困難之中,都是短期內難以改善並需要免費食物支援的街坊,目前每日已登記慈惠飯已有200份,估算一個月需要送出近7000份慈惠食物。新店的開張令嗎哪膳工的慈惠飯數字翻倍。
餐廳去年十月份已裝修好,但在過程中遇到諸多艱難,從牌照到用戶、再到業主和政府,各方面都出現了意外情況,導致他們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才正式開業。但同工們沒有等待,在該區開展扶貧事工,去年11月已開始食物支援工作。未開業餐廳已儼然成為「社區中心」,在裡面進行各種活動。
Leo跟本報記者分享了大角咀店的啟動始末:「我們原本計劃在深水埗尋找店舖,大約是在去年三四月份。但由於幾次機緣巧合,我們開始感受到要在大角咀區做。起初,運營的同事對於去那裡並不熱衷,但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發現原來很多在深水埗的會員也住在大角咀。此外,我們社關的同事也在那裡開展了一些服侍,第一次活動便吸引了6、70人參加。」
開張之前已累積約70位有不同需要的街坊,包括無家者、劏房戶及附近宿舍朋友等「常客」,亦有「熟客仔」少數族裔孩子充當義工熱心幫手分飯。Leo說:「而這個區的需求非常迫切,目前每天需要的慈惠飯接近200個。受惠朋友組成相當多樣,擁有來自不同國籍的人,就像一個小聯合國,包含日本人、英國人和南亞人,年齡層也非常廣泛。」
Leo又向本報透露,嗎哪飯堂將在4月1起新增一個事奉點。一間公司的員工食堂,以免租、包水包電形式讓他們營運。原來除此前已另外有三間公司:青衣和記、大埔屈臣的、牛頭角浸會醫院等公司企業食堂均由嗎哪經營。此事工能為他們的宿舍學員創造就業機會。
嗎哪上一間土瓜灣分店去年7月才開張,大角咀事工又剛剛開展,未有收入每每日新增200個慈惠飯,經費如何解決呢? Leo說:「我們尚未考慮如何解決財務需求,下一步應該如何走我們仍未知道, 反正都是一如以往, 先幫助、再檢討。」
嗎哪餐廳地址:
觀塘店:觀塘翠屏道11號觀潮浸信會1樓 土瓜灣店:馬坑涌道4-6號華發大廈地下9-11號舖 大角咀店:大角咀櫸樹街88號,奧柏·御峯2座,地舖G11-G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