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看到香港人的無知與自私,在超級市場竟然有超過三百人在輪候買鹽,這反映了香港人(包括商人)的自私,為了自己家庭而搶購,買得越多越好,商人見機不可失,就坐地起價,甚至囤積居奇。「盲搶鹽」為何可以成為通識教材呢?這可以看到香港人的素質,亦可以當為一個屬於香港的現象來討論?為何我們好像教育水平很高,卻會淪為其他國家的笑柄呢?香港人真的那麼缺乏安全感?若要從這事件學習,又怎樣學呢?既然我們也那麼擔心災難來臨,既然我們有那麼多時間排隊,我們何不好好作最壞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試想:若幅射明天就來,那幾斤鹽會起著甚麼作用?我們何不聽專家的意見,或許在家中預備一些防幅射的雨衣、或在家中應配備甚麼物資、或有否逃生路線、甚至一家人可以商量,若有災難來臨時,所有電話都不能接通,一家人又怎樣可以在外邊集合?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